《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1950年6月10日,和吴石一起被枪杀于台北马场町的还有一位国民党中将,他叫陈宝仓,吴石情报组的成员。
1、身经百战的陈宝仓
陈宝仓1900年出生于北京。这一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陈宝仓父亲经营的古玩店松宝斋惨遭洗劫,家道由此中落。陈宝仓上小学期间,学习十分刻苦,为减轻家庭负担,靠争考第一名减免学费得以毕业。青少年时期的陈宝仓清瘦白皙,身材修长,写得一手好诗文。面对内忧外患,军阀混战,陈宝仓立志救国,毅然投笔从戎,考入河北清河军官预备学校,两年后以优异成绩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在保定军校两年半的学习期间,陈宝仓各门功课成绩优秀,连年获奖。
1923年夏,陈宝仓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与同窗好友郭宗汾、段翔九、孙景先、施敬公等一起到太原,参加了阎锡山的晋军。陈宝仓展现出杰出能力,从排长干起,连续当上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司令部上校教育科长等职,但军阀连年混战使他感到厌倦。
1937年初,陈宝仓被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长、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政务次长陈诚调往江西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随后到江西南城担任土木工程训练班主任,负责培训国防工程技术人员。不久,他又调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科科长兼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参与指挥武汉防务。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
为做好抵抗日军进攻的准备,陈宝仓指挥部队精心构筑了武汉城防工事。
1937年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陈宝仓主动请缨,奔赴苏皖抗战前线,担任前敌指挥部工兵司令。他在昆山设防,率部坚守了100多天,为上海及长江下游地区百姓和物资转移争取了时间。在安徽宣城作战中,陈宝仓遭日机轰炸,身负重伤,右眼失明,但他不顾战伤未愈,几个月后就重返前线,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6月,经第九战区司令陈诚推荐,陈宝仓到张发奎所部第二兵团担任参谋长,参与指挥德安战役,击毙日军联队长田中大佐和大量日军,有效阻止了日军进攻势头。
1939年春,张发奎调任第四战区司令,陈宝仓先后担任第四战区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负责两广军政事务。第四战区司令部开始设在广东韶关,后迁至广西柳州。同年秋,为了封锁中国出海口,切断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交通线,日军以10余万之众,在广西钦州、防城港沿岸登陆,沿邕(南宁)钦(钦州)公路进攻南宁,直进昆仑关。国民党调集各路部队发起桂南会战,陈宝仓负责组织指挥灵山战役。桂南会战历时一年,毙伤日军四万余人,迫使日军南撤。
1940年秋,日军占领越南,中越边境局势紧张。为确保第四战区侧翼安全,及时掌握在越日军动向,陈宝仓受命组建并担任第四战区靖西指挥所主任,代表张发奎处理中越边境地区军政事务。陈宝仓抱着与靖西共存亡的决心,调整布防,打击走私,改组民团,创立通讯情报网,开展抗日宣传,加强军民联防,振奋了军心民心。
1945年3月,日军狂妄叫嚣三天拿下靖西,企图从越南高平省重庆府经中越边境重镇岳圩进犯靖西。陈宝仓准确掌握情报,在边境850高地设伏,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逃回了越南。在陈宝仓严密防范下,靖西一带成为抗战时期未被日寇蹂躏的一方净土,当地民众自发向陈宝仓致赠了“威扬塞外”匾额。
抗战期间,陈宝仓先后参加上海保卫战、淞沪会战、宣城战役、武汉会战、粤北抗战、昆仑关战役、桂南会战等,战果累累,可谓身经百战。
2、因资助中共被免职
陈宝仓抱持抗日救亡之志,在担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科科长期间,为寻求救国救亡之道,认真研读中共抗日救亡纲领,探究中共抗日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共合作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自内心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主张。
武汉会战前,国民党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曾拜访郭沫若,邀其为第二兵团组建政治部。遵照周恩来指示,郭沫若接受了张发奎的请求,为第二兵团组建了一个战地服务队,全队30余人,其中有不少人是中共党员。进入张发奎部后,陈宝仓与共产党人接触颇多,政治上、思想上进一步受到濡染。战地服务队坚强的抗战意志、热情高效的工作,令陈宝仓赞叹不已,他更加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向中国共产党靠拢。
在两广期间,陈宝仓与共产党人广泛接触,彼此成为真诚朋友。中共地下党员、第四战区军法执行总监吴仲禧与陈宝仓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友,吴仲禧有意识地对陈宝仓开展影响争取工作,并介绍他与担任张发奎侍从秘书的中共地下党特支书记左洪涛建立了联系。
1942年初,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等受日寇逼迫,难以在越南立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国境内的广西靖西地区。这里恰巧是陈宝仓负责的防区,陈宝仓与胡志明多次接触,共同抗日的信念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不久,应胡志明和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请求,陈宝仓在离靖西指挥所不远的地方开办了培训班,帮助越共培训爆破技术及军事人才,靖西指挥所从越南进步青年中挑选12人学习爆破技术,越共安排了50多名党员参加学习。为办好培训班,陈宝仓指派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教官讲课,令专人负责食宿,他还亲临现场指导。经过培训的学员返回越南后,大多成为越南抗日战场的骨干。
1942年8月,胡志明等在天保(今广西德保县)被疑为日本间谍而遭逮捕,国民党地方专署呈报将他们就地处决。陈宝仓闻讯后,立即从中斡旋,先将胡志明等送到柳州第四战区政治部军人拘留所,再于1943年9月将他们释放。由此,越共领导高层与陈宝仓建立了深厚友谊。然而,国民党特务却借此大做文章,告发陈宝仓放任越共领导人四处活动。蒋介石接报后,密令追捕胡志明等越共领导人,但此时他们已安全返回越南。
为此,国民党军事法庭以越共领导人胡志明等脱逃为由,认定陈宝仓在追捕中有渎职嫌疑,传讯其前往重庆受审,陈宝仓险些被抓进监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为抢夺胜利果实,国民党派大员到全国各地接受日本投降。陈诚深知陈宝仓在军事和外交上都是难得的人才,便向蒋介石作保,推荐陈宝仓作为山东胶济区特派员,前往青岛接受日军投降。陈宝仓终于化险为夷。
1945年10月25日,山东胶济区日军投降受降仪式在青岛汇泉路跑马场举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派员陈宝仓中将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谢勃尔少将共同主持受降仪式。陈宝仓英俊威武、端庄严肃,有条不紊接受日军投降代表长野荣二少将呈献的战刀,大长了中国军人的威风和中国人的志气。这段珍贵的历史镜头被美方记录保存下来,多年以后为陈宝仓后人所取得,丰富了抗战历史资料。
受降仪式后不久,陈宝仓调任国民党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四兵站中将总监,负责调拨及生产山东境内所需军用物资和粮饷。这些物资和粮饷大多用于进攻山东解放区,陈宝仓反对国民党打内战,决心暗中帮助人民解放军。
陈宝仓妻子师文通后来回忆:
“1946年在济南,有一天陈宝仓对我说,‘今天又给那边送了一批礼’。我一时不解其意。转天碰到兵站的交通处长告诉我:好不容易弄到三万斤地瓜干,刚一运出城就丢失了。’我这才明白其中的玄机。”
然而,陈宝仓支持人民解放军的秘密行动还是被发觉了,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向蒋介石告发陈宝仓有遗失给养物资、资助中共军队的嫌疑。陈宝仓这次未能幸免,被蒋介石免职。
3、慨然赴死
遭免职后的陈宝仓赋闲在家,老友吴仲禧经常以下棋、喝茶、聊天为掩护来他家探访。随着国共内战局势逐渐明朗,国民党败退台湾征兆已经浮现。陈宝仓向吴仲禧表明心迹,他在台湾有一些旧部、旧友,而且熟悉国民党军队的内部机构和运作方式,可以奔赴台湾为中国共产党工作。
通过吴仲禧的精心安排,1948年春,陈宝仓前往香港,秘密加入了李济深等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陈宝仓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负责人方方、饶彰风见面后,他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
1948年底,通过陈诚斡旋,陈宝仓“资共”嫌案被撤销,调任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议。1949年春,受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原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民革中央派遣,陈宝仓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台湾,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为消除蒋介石的怀疑陈宝仓携带家眷一同赴台,入住台北市正义路永康街十三巷7号。到台湾不久,陈宝仓的两个女儿双双考入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学,儿子考入台湾大学植物系,一家人和美安定地生活在一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宝仓在台北家中拿着全国地图细细观看,抚今追昔,怀念家乡,思考未来。根据中共党组织安排,陈宝仓赴台后与吴石取得联系,成为吴石情报组重要成员。他们同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友,又都在第四战区共同战斗过,担任过副参谋长和参谋长,彼此十分熟识。
陈宝仓利用在国民党“国防部”任职之便,获取到台湾北、中、南各防区兵力部署及沿海防御工事情报,亲自整理绘制成表格交给吴石。此时在吴石和陈宝仓之间联络安排的,就是吴石副官王正均。吴石将陈宝仓搜集的这些情报,连同自己获取的其他绝密情报,通过中共台湾地下党交通员送往香港,呈交中共香港地下党组织负责人。
随着国民党在岛内掀起清除“间谍”的白色恐怖,台湾陷入风声鹤唳、血雨腥风之中。一天,陈宝仓女儿陈禹方放学回家,在路上看到呼啸而过的军车,车上站满了五花大绑的犯人,背上插着草标,路人风传他们都是“共产党的奸细”,马上就要被行刑。回家后,陈禹方将目睹的一切告诉了父亲。陈宝仓预感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便决定马上将家人送出台湾。
几天后,妻子师文通简单收拾行装,带着两个女儿先行离开台北到达香港。儿子陈君亮由于是适龄男丁,按规定要服兵役,不得擅自离台。为了儿子安全撤离,陈宝仓托人为陈君亮办了一张差甲证(出差证明),借故去香港办理采购才得以脱险。在陈宝仓的精心安排下,1950年1月,陈君亮平安抵达香港,与母亲和妹妹们团聚。陈宝仓的冷静和睿智使家人及时脱离了险境,但他自己却仍留在台湾坚持斗争。
1950年初,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国民党特务循线索大肆搜捕破坏地下党组织,台湾地下党组织遭到重大破坏,大批地下党员被捕,吴石情报组也未能幸免。2月,朱枫、聂曦身份暴露被捕。3月1日,潜伏在国民党军队高层的吴石被捕。起初,陈宝仓并未进入国民党特务的调查范围。后来,国民党特务在吴石家中搜出一份手写的军事情报,经核对笔迹,确认是陈宝仓所写,随即逮捕了陈宝仓。
为从陈宝仓那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情报,国民党特务对他施以酷刑,但他态度坚决,始终只承认和吴石交换情报是正常的工作关系,拒不“认罪”。
1950年6月10日,国民党特别军事法庭判处吴石、陈宝仓、朱枫、聂曦死刑。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陈宝仓没有一丝慌乱,非常从容淡定。从临刑前留下的影像中,可以看出陈宝仓心静如水,如泰山般沉稳,体现出一位有着崇高信仰的隐蔽战线战士视死如归的坦荡胸襟。
他向狱警索要纸笔,挥洒笔墨给老友段翔九留下遗言:
“永康街十三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
写毕,陈宝仓被国民党特务五花大绑押赴台北马场町刑场。一阵刺耳的枪声响过,陈宝仓和三名战友倒在了血泊之中。
4、安眠大陆
陈宝仓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后,一般人唯恐避之不及,不敢去认领遗体。陈宝仓的妻子师文通想方设法联系到在台北的两位挚友,请他们出面领回陈宝仓遗体并火化。女儿陈禹方得知其在台北的同学殷晓霞打算来香港,便设法联系上她,恳请将父亲的骨灰带到香港。
1950年7月的一天,殷晓霞乘船到达香港,但抵港后正巧遇到严查证件。因没有“入港证”无法登岸,无奈之下,殷晓霞只得丢掉行李物品,将骨灰盒绑在身上,趁夜潜水偷偷登岸。当师文通接到陈宝仓的骨灰盒时,骨灰还是潮湿的。
195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作出书面证明:“陈宝仓同志系到台湾从事祖国统一工作而牺牲。”
1952年9月,陈宝仓的家人收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编号为0009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上书:“查陈宝仓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发给其家属恤金外,并发此证以资纪念。”
1953年9月,陈宝仓的骨灰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9月14日,李济深主持公祭。在《悼念陈宝仓同志》的悼词中,李济深概括了陈宝仓由旧式军官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褒扬了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的贡献。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