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雯第无数次在深夜醒来,阴道炎又犯了,那种熟悉的、令人坐立不安的感觉又从下体蔓延开来。她看了眼手机——凌晨三点十七分,明天上午还有个重要的客户提案。她想起浴室柜子里那盒刚拆封的克霉唑栓,包装上"快速止痒"的广告词此刻显得如此讽刺。
35岁的苏雯是北京某广告公司的资深平面设计师,霉菌性阴道炎却像影子般跟随她2年之久。她记得第一次发作是在连续加班两周后,内裤上突然出现豆腐渣样的分泌物,外阴红肿。当时药店店员推荐的硝酸咪康唑栓确实缓解了症状,但此后每隔两三个月,恼人的瘙痒就会卷土重来。
晨光透过纱帘照进卫生间,苏雯对着镜子检查:外阴皮肤因为反复抓挠已经有些色素沉着,原本光滑的肌肤现在粗糙得像砂纸。她拉开药柜,里面躺着五六个不同品牌的栓剂盒子——克霉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每种都用过两三轮,却始终无法根治。
"上次那个妇科专家号要不要试试?"苏雯想起曾经咨询过的一个妇科医院。她苦笑着想,“原以为自己买点药就可以搞定,没想到阴道炎这么难缠。”
北京嘉佩乐医院妇科门诊的走廊上,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淡淡的中药香。苏雯抱着鼓鼓的环保袋,里面装着她这些年用过的各种药物包装。
"这些都用过?"任医生——一位鬓角微白的中年女医师,翻看着苏雯带来的"药物展览",眉头渐渐蹙起。她戴上手套做妇科检查时,棉签刚触到阴道壁,苏雯就倒吸一口冷气。
和蔼可亲的任主任
"阴道黏膜充血明显,分泌物呈凝乳状。"任医生摘下手套,在病历本上快速记录,"您这种情况属于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一年发作超过四次,单纯用栓剂就像用灭火器扑森林大火。"
"反复发作可能意味着:一是菌株产生了耐药性;二是混合了其他病原体感染;三是可能存在某些基础疾病。"她指着屏幕上变色的阴道黏膜示意图,"长期炎症会导致黏膜屏障受损,增加HPV感染风险,甚至影响生育功能。"
一系列检查后,真相逐渐清晰:苏雯的阴道分泌物培养显示不仅存在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的白色念珠菌,还有少量加德纳菌——这意味着混合感染。血糖检测虽然正常,但免疫球蛋白指标偏低,解释了她为什么总是"一加班就复发"。
"治疗需要'海陆空联合作战'。"任医生在处方笺上写着,"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系统治疗,再配合益生菌恢复菌群平衡。"她特别圈出复查日期,"霉菌就像顽固的杂草,必须连根拔起才能防止春风吹又生。"
三周后的复诊,苏雯的瘙痒症状完全消失。任医生看着显微镜检查报告,满意地点头:"菌丝看不到了,但还要巩固治疗两个月。"她递给苏雯一张注意事项清单:
"穿纯棉内裤,开水烫洗后暴晒;同房务必使用安全套;游泳后立即更换泳衣;抗生素使用时配合益生菌..."最后一条用红笔标注:"压力是免疫系统的头号敌人,您的阴道比您更需要休假。"
离开诊室前,苏雯注意到墙上的锦旗,那位病友的语言就像她想要表达的心情,此刻已经溢满感恩。
针对苏女士这个情况,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存在,对于妇科疾病,千万不要自行诊断,另外对于久治不愈的情况,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因为,阴道炎一旦反复发作,长期阴道炎症可能上行感染导致盆腔炎;黏膜破损增加HPV等病毒入侵风险;可能引发性交痛、排尿不适等生活质量问题;部分研究表明与早产风险存在关联
最后,北京嘉佩乐妇科医院专家温馨提示治疗关键点:
必须进行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复杂性感染需要口服+局部联合用药
症状消失后仍需完成巩固疗程
伴侣必要时需同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