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北京网友发帖称,一个医院的副院长,真正做护士才几年啊?就获得南丁格尔奖,这合理吗?其他荣誉,没人会对你有异议,毕竟你是教授,那些荣誉是应得的。但是南丁格尔奖是授予护士的,这就不应该了。



这就好比地主获得农民奖,董事长获得工人奖一样。那些在一线拼命工作的护士们会作何感想呢?

  • 这究竟是咋回事?

2025年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35名护理人员获得南丁格尔奖。经中国红十字会组织评选推荐,我国有7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是本届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其中,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韩琳(女),却引起广大网民“非议”,焦点不是“能力”而是“资格”。有网友直言,什么副院长主任了还来和护士争,护士长都很少动手参与护理工作了,偶尔遇到紧急情况抢救病人才动手一下。

据了解,“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纪念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在改善战地伤病人员护理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设立的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要求候选人长期从事一线护理工作或护理志愿服务工作,“品绩”皆优。



  • 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这名传奇人物。

据公开信息显示,韩琳,1979年出生。1995年,16岁的韩琳踏入甘肃省卫生学校。4年后毕业,她走进甘肃省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工作的忙碌没有阻挡她求知的脚步,她利用业余时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深造,成功获得学士学位。从卫校中专生到本科毕业生,韩琳迈出了她职业与学业进阶的关键一步。



她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四年时间从中专生拿到本科毕业,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担任护士的两年里,韩琳依旧坚持学习,顺利拿下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护理学硕士学位。

2006年,她又向着更高的学术目标迈进,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9年获得护理学博士学位。至此,韩琳完成了从中专生到护理学博士的华丽转身。

2010年,她担任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长,开启了管理岗位的征程。2014年,入选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成为护理领域的佼佼者。2015年,韩琳成为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教授,在教学与科研领域持续深耕。

2021年,她当选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这一国际荣誉是对她专业成就的高度认可。2025年,44岁的她担任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有评论这样写到,这位身兼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等多重身份的学者,用二十年打破三个"不可能":在欠发达地区建起国际化护理师资梯队,打造甘肃首个护理学实验中心,更独创"理论+高原实践"的援藏模式。

她的160篇论文、20项专利背后,是让牧民与都市人共享优质护理的执着。

  • 结合网友的评论,网友质疑的焦点主要在:

其一,韩琳2023年1月任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还任兰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甘肃省护理学会理事长、甘肃省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等职,“南丁格尔”奖两年一评,正是韩院长上任两年,请问是“挂名”还是“亲干”一线工作?

其二,韩院长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南丁格尔”奖是奖励近两年,在护理工作突出的一线人员,纵观今年获奖人员,有义工、护士、护士长、护师、临床护理主任,哪一个不在护理一线。而她显然脱离一线很多年了。

其三,韩院长是亲自申报,还是下属或领导推荐,可能不是她本意,但她应该主动谦让给一线护士申报,领导干部不与一线争荣誉,是最基本品质。



不得不说,把一个国际奖项南丁格尔奖颁发给曾经当过护士,很多年前就没有在护士一线工作的医院副院长,确实值得商榷。

一个副院长、院长级别的行政领导,还在参与南丁格尔奖,这就是从本质上违背了南丁格尔奖的精神。评优、评先倾向一线,应落到实处。

对此,你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