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偷吃人参果,为啥不给小白龙偷一个?小时候没看懂长大看懂了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人参果时忽略小白龙(白龙马),包括身边人也都没人想起小白龙,此事引起了许多观众的疑惑。



毕竟按照唐僧收徒顺序算的话,小白龙才是二师兄,猪八戒排在第三,可是小白龙却喊猪八戒“师兄”,甚至观众许多时候都忽略了小白龙的存在。

到了人参果一集,唐僧师徒全员汇合完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猪八戒偷听到了清风明月的话以及看到他们二人吃人参果,就撺掇着孙悟空去偷,孙悟空的确够义气,按照人头计算好了数量,每人一个恰好够。



分果子的时候,因为沙僧没在身边,孙悟空还特地让猪八戒将沙僧喊来了,才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始分配。

那么他们为什么没人觉得小白龙也可以吃一个人参果呢?甚至后来孙悟空被诬陷偷了四个果子,也没任何人想过用“小白龙也吃了一个”当借口。



其实原著里将这些因果关系都交代清楚了。

首先,小白龙在取经团队中的核心身份是坐骑(白龙马),职责是驮唐僧西行,而非直接参与降妖除魔或日常行动



取经团队的“师徒四人”是明确的功能组合(悟空主战、八戒辅助、沙僧担行李、唐僧为精神核心),而白龙马被设定为“工具性角色”,通常以马形示人。

虽然《西游记》没有明说,但在设定上或许默认小白龙是不能随便变身的,这一点唐僧师徒也都认可。

另外,唐僧一行人中,大家或多或少都跟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等一系列事件,有间接和直接的关系,小白龙则跟这些毫无关系。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因”,被压五行山是“果”;偷人参果的狂妄之举,可视为其性格中“不服管束”的延续。

猪八戒:曾为天蓬元帅却因色欲被贬,偷吃人参果时怂恿悟空,暗合其贪食好利的本性。

沙僧:原为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性格隐忍,偷果时仅旁观分食,体现其被动随众的特质。

小白龙无此业力:小白龙的罪责源于忤逆父亲(烧毁明珠),与天庭没有直接冲突,其加入取经是为“赎家族之罪”,而非偿还个人与天庭的因果。



再者,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虽然大多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但同时也通过事件和师徒四人的言行,诠释了形形色色的人的形象,展现了他们处事的态度和反应

小白龙是“隐忍”的象征:

他在团队中始终以马形存在,暗示他“去自我化”的修行态度。偷吃人参果是欲望的体现,而小白龙早已通过削角退鳞、化身为马完成了“去欲”的仪式,故无需参与此事。





师徒四人是“世俗性”的象征:

悟空、八戒、沙僧虽为修行者,仍保留凡心(贪、嗔、痴),偷果行为暴露人性弱点;而小白龙作为“非人形角色”,象征对欲望的彻底剥离,与事件形成对比。



同时,作者如此安排也是为了角色戏份的平衡——小白龙在《西游记》中仅有三次显形(鹰愁涧、宝象国、朱紫国),每次均为关键情节服务(如救唐僧、斗妖魔)。



偷人参果属日常冲突,无需小白龙的出场,否则会削弱其“神秘感”与关键时刻的戏剧张力。

而且镇元子与孙悟空的对抗才是这一环节的核心,且五庄观乃道家圣地,小白龙身为龙族(属天庭水系神灵),身份敏感,回避此事可避免节外生枝。



所以,表面看是吃人参果,实则吃的是道心和欲望。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会浪费笔墨写无用的情节和人,此时小白龙若出现于主题无益,只能隐身了。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