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严、肃穆的台儿庄烈士陵园东侧,巍然地矗立着一座6米多高的抗日英雄纪念碑,在花香四溢、郁郁葱葱的百花丛中,它显得尤为的庄重与静穆。
碑体的四周则是由大理石堆砌的一圈围栏,碑的中心由原国防部部长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的“鹿广连﹑徐德兰烈士纪念碑”这11个气势恢宏、笔走龙蛇的鎏金大字;而下侧的碑文则详细地记载着这对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抗日夫妻,一系列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壮举--
一代抗日英烈鹿广连,于1916年7月出生在台儿庄区吉庄村。中学肄业后,鹿广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峄县师范讲习所。受共产主义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峄县最早的一批地下党员。
1938年2月,鹿广连、徐德兰夫妇跟随鲁南特委从枣庄撤离,随后转战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抱犊崮山区打游击。同年3月,穷兵黩武、桀骜不羁的日寇耀武扬威地侵占了鲁南。继而,沦陷的枣庄成为了一座魑魅魍魉横行的人间炼狱。
为了刺探城内敌军的布防,便于我方布局,鲁南县委书记宋子成特意找鹿广连谈话,希望他能够带着妻子徐德兰秘密潜入枣庄,开展地下抗日运动。
数日后,鹿广连在本家二叔鹿传本的鼎力帮助下,得到了一张所谓的“良民证”,并在人迹罕至的南马道“安家落户”。
自此后,徐德兰夫妇正式地开启了他们步步惊心、险象环生的“谍海”生涯。
1939年8月,经鲁南县委批准,鹿广连组建了“中共枣庄矿区支部”,这便是日后令日寇闻风丧胆、瑟瑟发抖的“鹿广连抗日救国党支部”。 鹿广连担任支部书记,马平、李康等为支部委员,徐德兰则负责通讯联络工作。
鹿广连以城市中轴线为“主攻”对象,东到大洼街,西到沙河巷,辐射枣庄整个中心区域。其主要任务便是发展壮大抗日救国党支部,同时积极地开展抗日宣传运动,搜集日寇和敌伪军的重要战略情报,购运抗日根据地所需的军用物资等。
而慧心慧智、机警勇敢的徐德兰,利用一切不可多得的机会,将抗日传单撒遍大街小巷,将热血鼎沸的宣传标语贴入敌营。
一天,身手敏捷的徐德兰有惊无险地潜入了戒备森严的枣庄八号楼及日寇高级将领松本的家中,贴出了“打倒日本侵略者”、“血债要用血来还”等铁血的抗日标语,极大地震慑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鹿广连在得知日寇即将扫荡二区时,便在日寇必经的龙须等地设下伏击圈,经此一役打死日军300多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鹿广连还通过各种“微妙”的社会关系,把从黑市上买来的医药、布匹等紧俏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山中的抗日根据地。
日军特务组织苦心布局的正泰洋行的大掌柜、二掌柜,先后被“鹿广连抗日救国党支部”的洪振海、王志胜等人暗杀后,当即引起了日本宪兵队和特务组织的高度重视,他们密谋策划,随即派遣了特务和剿共队四处侦探,监视地下党的一举一动。
1939年11月,狂妄不羁的日寇连续数日进行全城搜捕,时任抗日救国支委的李康和郑毓林,党员李继荣、赵德全等12名党员相继不幸被捕,并惨遭日寇杀害。
同年12月,乌云密布、朔风寒骨,枣庄街头突然被全线戒严,大有狂风欲击,暴雪压顶之势。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鹿广连的住处,幸好鹿广连早已转移,而穷凶极恶、丧心病狂的敌人随即把徐德兰和她年仅2周岁的儿子不幸抓获。
徐德兰被捕后,狡黠、阴鸷的日寇在得知她竟是抗日救国党支部书记鹿广连的妻子后,便对她加以重兵把守。桀骜不羁、灭绝人性的日军,当即对徐德兰实施了突击审讯。
徐德兰义正词严、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日寇的“招降”,并对她严刑逼供的日伪军声色俱厉地怒斥道:“你们这些狐假虎威,只会滥杀无辜的卖国贼,你们为什么不去打日冠,反倒助纣为虐,一心只残害抗日的八路军,你们还是中国人吗?”
见“招安”不成,恼羞成怒的日寇便开始对徐德兰施以各种酷刑--十指插铁烙,灌辣椒水,壁挂等。丧尽天良的日军利用对人体结构的熟知度,对“顽固不化”的抗日女英雄徐德兰实施了多番惨绝人寰的摧残与非人折磨。
在徐德兰被关押的20多天之中,她被灭绝人寰﹑卑劣至极的日寇折磨得体无完,但即便命悬一线,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徐德兰,始终坚如磐石。
于是,恼羞成怒﹑丧心病狂的日寇,竟然当着她的面,将她2岁的儿子砍死,并将孩子的头颅砍下,挑在徐德兰的面前,以快速地摧毁她的心理防线。
喷薄而出的鲜血瞬间溅落四周,溅在了徐德兰满是泪痕的脸上,在痛彻心扉的绝望之下,徐德兰依然“不为所动”。最后,黔驴技穷﹑灭绝人寰的日寇,残忍地将她的腹腔切开,并将她肚子里的胎儿用刺刀高高地挑起,在一旁自鸣得意地炫耀着。
徐德兰和她的两个可怜的孩子就这样悲壮地牺牲了,而徐德兰的丈夫鹿广连听闻后悲痛欲绝,发誓一定要让灭绝人寰的日寇血债血偿。
但令人可惜的是一代抗日名将鹿广连最终也未能等到抗日胜利的那一天--1943年10月28日,鹿广连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为了不被日寇俘虏,他毅然决然地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悲壮地选择了与日寇同归于尽。日军为了威慑“激进”的抗日分子,凶残地将鹿广连的头颅割下,悬挂在枣庄西南城门上“示众”。
徐德兰和鹿广连这对视死如归,为了民族大业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伴侣,用至高的生命和满腔的热血,生动地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赞歌。
这便是我们伟大﹑崇高的民族英雄,无论遭受到怎样的无情迫害与折磨,他们依然会选择视死如归,依然会前仆后继,依然会气吞山河,这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与脊梁,他们为国为民的崇高气节,终将会生生不息,绵延至无数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