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刚作为定海路街道和乐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社区“法治带头人”,他始终认为:“法治化是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对此,他注重社区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的浸润着和乐苑的每一个角落。
打造法治微景观
将法治宣传融入居民区的“一砖一瓦”
中环和乐苑是一个大型动迁安置房社区,老年人比例高,居民的法治意识较为淡薄。为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姚志刚决定从打造社区的法治微景观着手,将法治元素融入到居民区的景观中。在与居民沟通协商后,姚志刚将社区中的休憩长廊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与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如今一走进和乐苑,法治长廊就映入眼帘,红色立柱顶部,一个个经典的法治小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海瑞执法、克己奉公、徒木立信……每一个法治典故都配有详细的解释,故事简短但含义深刻。居民王阿姨是晨练爱好者,锻炼累的时候喜欢到长廊休息,她说:“每次停下来,我都会仔细看看,时间久了就会潜移默化,约束自己的行为。”
创办社区法治报
把枯燥难懂的法律条文变成鲜活的故事
为了加大居民区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姚志刚以党建为引领创办了《和乐之窗 喜闻乐见——法治天地》社区报,他结合当下的法治宣传节点和新法的颁布实施情况,编写报刊内容。同时结合社区里经常发生的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物业纠纷等典型案例,以及当下的法律热点问题,编写成普法小故事和法治漫画,将枯燥的法律条文用更为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片把“法言法语”装进社区居民的心中。法治报刊也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居民张老伯说:“姚书记编写的法治报我每期都看,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随着社区法治报刊的持续更新,社区居民的学法氛围也变得更加浓厚。
构建法治宣传网
让居民成为法治宣传的参与者和亲历者
姚志刚还在居民区建立了“和乐解忧坊”普法工作小组。他作为普法工作小组的发起人和负责人,通过走访动员,挑选了居民区里具有法律特长、纠纷调解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和居民担任组员。此外,他还从社区睦邻群团、睦邻楼组、社区达人中招募一批热心社区公益的居民担任普法志愿者,依托普法志愿者的力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学法。同时,姚志刚定期邀请社区法治专员为社区志愿者骨干进行法治培训。除此之外,他还制定了普法计划,每月开展1-2次普法活动,把宪法、民法典、反诈、反邪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送到居民身边。
好Young“两人”心得
法治宣传对于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年的基层实践,我认为宣传方式要“接地气”,将法治元素融入到景观、报纸等载体,让法律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宣传内容要“冒热气”,把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和法律热点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普法宣传。宣传队伍要“有底气”,强化居民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的居民区“普法团队”,能让居民区的法治宣传工作提质增效。
(文中出现的社区居民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