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的相面大师袁天罡,他只需看上一眼,就能推断出一个人的未来。
在那个年代,很少会有无神论者,不论是田地里干活的农民,还是公堂上断案的官员,都相信袁天罡说的未来就是命运。
这天,有三位才子前往拜见袁天罡,想让袁天罡看看自己的未来……
追名又逐利
唐朝初年,袁天罡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并没有选择定居长安,而是走上了朝圣之路。
这一路上,袁天罡随时随地给人家看相,只要用户基数大,总有蒙对的时候。
只要在一个地方蒙对一次,这里便会留下他的传说,只要故事开始流传,袁天罡的知名度很快就能上来。
袁天罡走了一圈,又回到了长安,这一路上都留下了他的传说,他的名字也已经在长安传开了。
于是袁天罡便在长安城的街道上摆上了小摊,每天给人算卦相面。
但是袁天罡算卦有很多规矩,只要坏了规矩,他就要罢工。
长安城的人们不仅没有为此生气,还越来越上头。很多人要花大价钱请袁天罡看相,袁天罡却不为所动。
当然他也不是真的不为所动,他这是在“放长线,钓大鱼”。
平心而论,袁天罡真的只是在蒙人吗?应该也不是,他也有一套自己的相面准则。
袁天罡游历天下期间,见了很多人,也知道了很多事。
刚开始相面的时候,袁天罡还得临时翻书,但是袁天罡看得太多了,早就已经将书里的内容烂熟于心,所以人们找他看相的时候,他只要看上两眼就知道了。
而且他还可以凭经验来判断此人性格怎样,从而判断出未来如何。
有一天,长安城内的三位公子哥,相约一起去见袁天罡,想让袁天罡给他们相面,算一算他们将来的运势。
找袁天罡看相还要提前预约,而且他每天只接待一个人,不过他们三个倒是能一起去,表面上看这是袁天罡“网开一面”,实际上是因为袁天罡惹不起这三人。
这三人之中来头最大的便是韦挺,他的父亲是隋朝民部尚书韦冲。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韦冲直接投降。李渊继续让他担任原职,因此韦挺也一直是官宦子弟。比韦挺差一点的,便是杜淹,他的父亲是北周时期的太守杜征。
杜征在北周当太守时,帮助杨坚谋权篡位,甚至还立了功,因此他在隋朝也混得不错。李渊进城之后,杜征又来支持他,因此在唐朝也当了官。
最后一位是王珪,他的长辈曾起兵反隋,但是失败了,王珪只好逃进山里躲了一段时间,最近刚返回长安。
虽然说王珪一直在山里躲着,但是因为他挺有才华,因此刚一回到长安便得到很多大人物的赏识,还声名在外。
他们三人来找袁天罡相面看运势,袁天罡该怎么做?就算抛开这三人的相貌不谈,袁天罡依然有办法说出他们的运势。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是这三人没什么本事,他们的运势绝对不会差,因为有家族给他们兜底。
就算是没有家庭背景的王珪,也已经成了当时最有潜力的年轻人,没有人会小看他们的。无论谁见到这三个人,得知这三个人的身份,都知道他们未来不可限量。
袁天罡仔细端详了三人,还装模作样地在他们的头上、脸上摸了摸,然后便给出了运势极好的结论。
三人很高兴,留了一些钱便离开了,袁天罡还很客气地将他们送了出去。
看着三人逐渐远去的背影,袁天罡叹了一口气……
一波分多折
袁天罡之所以会叹气,是因为他察觉到了一些事情。
从这三人的家庭背景来看,他们肯定是能当官的,但是他们也可能会因此遇上一些磨难。
如果能挺过这次磨难,他们前途无量,要是挺不过去,那就没办法了。
袁天罡之所以没告诉他们,是因为就算告诉了也没有用,这是说不过去的。
而袁天罡预料到的灾难,便是太子李建民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争斗。他们两人的“夺嫡之争”牵扯到了很多人,前面来算命的这三位,都因为同一件事被流放了。
当这三人踏上仕途之后,杜淹投奔了李世民,而他的儿子便是李世民身边的杜如晦。
韦挺和王珪都加入了太子李建成的阵营,虽然三人之前是朋友,但是现在已经各为其主,关系也不像以前那么好了。
不过他们三个绝对想不到,一场无妄之灾,会再次把他们聚在一起。
公元624年的夏天,李渊带着李世民出门避暑。李建成作为太子,就留在长安监国。
但是李建成却认为这是一个除掉李世民的好机会,于是便命令自己的亲信杨文干,召集一批勇士,时刻准备除掉李世民。
此时的杨文干手上没有武器装备,于是李建成便私自调拨了一些物资给杨文干。
负责押运这些物资的两个官员,并不是李建成的亲信,他们不知道李建成要干什么,但是他们也猜了个大概。
这两人认为李建成要谋反,这才给杨文干送来了装备。
为了不被牵连,这两人直接就把此事汇报给了李渊。
李渊得知此事后大怒,马上就派宇文颖去将杨文干带到自己面前。
但是这个宇文颖是李元吉的人,他从李元吉口中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那就是让杨文干起兵谋反。
与此同时,李渊也在传唤李建成。李建成被吓得不敢不听话,只能赶紧到李渊面前来认错。为了将李渊的注意力转移,李元吉让杨文干当了弃子,因为只要杨文干一造反,李渊就没空管李建民了。
不久之后,杨文干果然造反,李渊只好让“秦王”前去讨贼。
在李世民出发前,李渊还在给他画饼,说什么回来就封你为太子。
但是李世民出征之后,李渊吉和这些妃子就一直在为李建成求情,同时还在诋毁李世民。
因此当李世民回来的时候,李渊不认账了,他想要继续让李建成当太子,这让拼命剿匪的李世民成了笑话。
李世民也不乐意了,他想找到宇文颖,因为他是个关键人物,知道很多内幕。
但是李世民还是来晚了一步,当他赶到大牢时,发现李渊刚刚审问了宇文颖,而这个极为关键的人证宇文颖已经被杀了,李世民便再也没有了太子造反的证据。
但是这件事总得有个头吧?李渊大手一挥,将整件事的起因定为了“兄弟不和”,而兄弟不和肯定不能罚兄弟,只能罚这两兄弟身边的人。
于是,一直就没掺和此事的韦挺和王珪被当作了太子的替罪羊,杜淹则成为了李世民的替罪羊,他们三人一块被流放到嶲(xi)州去了……
他们三个果真是难兄难弟,遭了一场无妄之灾,也难怪袁天罡为之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