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原名刘荫榉。1927年生。江苏省涟水县人。幼时曾读过高级小学。日本侵略者侵占涟水时,他家是我军的秘密交通站,地下党组织经常在他家开秘密会议。刘如的母亲机敏过人,常常与敌人周旋,巧妙地掩护同志,保护隐蔽在家里的我军电台。刘如受到革命家庭的薰陶,从小懂得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在心里埋下革命种子,帮助父母传递情报,巡逻放哨。

1940年10月,刘如参加八路军第五纵队,入淮海军政干校学习。1941年下半年,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由第四师调归)第二十九团见习参谋,第十旅第二十八团测绘员、参谋,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支队部参谋。194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如参加了巩固发展淮海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参加高(沟)杨(口)、淮阴、响水口、塘沟、林公渡、叶圩、阜宁等战役战斗。期间,多次抵近敌人据点,进行侦察绘制草图,然后用复写油印的方法来复制地图,提供给首长用以部署指挥作战。1944年春,刘如冒着生命危险化装潜入敌占区实地侦察测绘,经过3个月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绘制出我军急需的地形地貌图,为赢得高(沟)杨(口)战役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刘如手迹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如随部队挺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十旅参谋,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作战参谋,东北野战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作战科参谋、副科长、科长,第四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参加了长春、辽沈、平津、衡宝、广西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在靠山屯战斗中,面对三倍于己之敌,刘如沉着果断组织师直指挥机关,采取灵活的战术选择敌军薄弱部位,抓住时机一举突破,取得了战斗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刘如任中南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副科长,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兼科长,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刘如参加了广西剿匪和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期间,曾赴上甘岭前线学习。参与指挥西沙之战。主持编写了《值班部队工作十八条规定》。

1962年,刘如晋升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1988年,刘如离职休养。

2003年4月12日,刘如在北京逝世。(据童来喜等主编《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的军以上干部》改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