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5月11日,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就业驿站揭牌仪式暨“救助+就业”专场招聘会活动在佛山市救助管理站内举行,该驿站作为全省首个设立在民政救助管理机构的特色就业驿站,通过深化民政、人社两部门业务协作、政策衔接、资源整合,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重点为就业困难人员、低保失业人员、务工不着临时遇困人员等困难群体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便捷的就业服务。(5月11日《广州日报》)
一座挂着“救助+就业”牌子的特殊驿站在佛山落地。当救助站里摆上招聘展位,当低保户的档案袋里塞进技能培训清单,这座城市的温情故事正翻开新篇章。它不再只是给困顿者递上一碗热饭,更要为他们点亮一盏照亮前路的灯。
有人担心“救助站搞招聘”是花架子,可走进驿站就会明白,这是实打实的暖心工程。AI数字人“禅来云聘”把快递员、保洁员的岗位推送给临时遇困者,把工程师职位送到待业毕业生手里。就像老中医开药讲究对症下药,这里的就业帮扶也讲究“精准”二字。既能给急着找活的人备好立马上手的岗位,也为想长远发展的人留好成长通道。
这场帮扶行动最动人的地方,是让受助者找回了尊严。企业HR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考官,而是化身“岗位推荐官”,因为知道每招进一个人,就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这种温暖,比单纯发救济金更有力量。
驿站里“党建引领”的牌子,藏着城市治理的巧思。民政局和人社局的数据通了,救助名单和企业用工需求在云端“握手”;异地商会的老乡们成了“寻亲特派员”,帮流浪人员找家的同时,还牵线老家的工作机会。这种“政府搭台、大家帮忙”的模式,就像滚雪球一样,把社会的善意越聚越多。从唐宋时期的施粥铺,到今天的“救助+就业”驿站,我们终于明白:最好的救助不是养人一辈子,而是帮人站起来。
看着驿站里来来往往的身影,忽然想起老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城,正在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的“渔”。它用科技缩短帮扶距离,用制度织就保障网络,更用真心点燃希望之火。当受助者与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企业HR握手后走出驿站,他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有光,他们的步伐更加坚定,他们对这座城市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文/李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