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 图片来自网络
1949年5月27日凌晨1时,作为“殿后部队的殿后部队”,蒋军第52军296师乘坐“大公号”轮船离开吴淞口海军码头向定海集中。
这是蒋军撤离上海的末尾一条船了。
所付出的代价是,有大批未能上船的蒋军官兵被抛弃在码头上。
虽然有一些木船和舢板在拼命向“大公号”靠拢,却没有人会理睬他们。
5月29日,汤恩伯命令296师仍乘“大公号”轮船从定海起锚,向基隆进发,并于6月1日9时到达基隆,成为了从上海末位撤退并且头一个来到台岛的蒋军部队。
汤恩伯之所以会选择296师先期赴台,是有考虑的。
从上海撤退下来的部队中,只有52军296师编制完整,装备齐全,仍有7000余人。相对于只有5000余人的第2师,仅有3000余人第25师,296师无疑是汤恩伯仅有的一支能拿得出手的部队了。这是其一。
其二,296师不仅蒋氏熟悉,在台岛握有大权的陈诚也很熟悉。
说起296师,和陈诚确实很有渊源。
296师是在1947年冬由陈诚下令组建起来的部队,当时的番号是新6军暂编第62师,师长刘梓皋原是14师的团长。
由此可见,296师应该算得上是“土木系”的部队之一。因为14师虽然在新6军的编制内,但它的前身是“土木系”2号部队54军的主力师。
这个刘梓皋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人。
辽沈战役时,刘梓皋的暂编第62师负责防守塔山,却被东野四纵打跑了,只能退到锦西。
蒋氏来到前线后,问责丢失塔山阵地的刘梓皋。
如果换了别人,见老蒋问责,跪地求饶那都是轻的。比如在进攻塔山失利后,被老蒋要拖出去毙了的那位阙汉骞就是这副德行。
而刘梓皋倒有勇气,站起来对老蒋说,我就是刘梓皋,我丢失了塔山,你毙了我吧。
出人意料的是,老蒋不仅没有追责刘梓皋丢失塔山的责任,反而夸奖了他一番。
从此之后,刘梓皋对老蒋自然是感恩戴德,决心卖力。
那么,老蒋为何对刘梓皋另眼看待呢?
其实也不是,而是桂永清说情了。
因为在抗战爆发时,刘梓皋曾经是桂永清担任总队长的教导总队的一个排长。
296师从葫芦岛撤到上海后,由于全师还有万把人,就被很多人惦记上了。
比如第45军军长赵霞、正在重建第6军的戴朴、54军军长阙汉骞、在台岛练兵准备重组新6军的孙立人、重组十二兵團的胡琏。
当然,还有52军军长刘玉章。
对于刘梓皋来说,他当然想要恢复新6军。
刘梓皋不仅在14师当过团长,他还曾经是第200师和新编22师的老兵,也曾经在驻印军中待过。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刘梓皋都更加倾向于孙立人。
因此,刘梓皋对赵霞、戴朴、阙汉骞、胡琏、刘玉章等人伸过来的橄榄枝一概不理,却和孙立人走得很近。
可刘玉章的根子也很深。
在南京,他有关麟征、张耀明和覃异之的支持;在淞沪,还有汤恩伯的袒护。
再加上他本人在蒋军上层一顿活动,终于把296师编入了第52军建制。
对于刘梓皋来说,刘玉章的做法无疑是搅乱了他想要与孙立人、舒适存等人恢复新6军的谋划。
从此,他与刘玉章之间产生了矛盾。
这也是52军赴台后,296师为何会成为“土木系”拉拢的对象,以至于险遭暗算的原因。
刘玉章 图片来自网络
296师来到基隆后,先是得到了彭孟缉的接见,随后又见到陈诚。
陈诚表现得很热情,对296师连声夸奖。
见陈诚心情很好,刘梓皋顺势提出要重组新6军。
而这一次,陈诚并没有过去吞并部队时的那副难看吃相,而是表示,“你们从葫芦岛撤退时既然有万把人,当时为什么不请求以296师为基干,恢复14师,重组新6军呢?”
由此可见,陈诚并非是不想重组新6军,而是重组新6军的前提是要恢复14师,而不是要恢复新编22师。
众所周知的是,新6军的核心部队是新22师而非14师。
其实,这也是陈诚在暗中点拨刘梓皋。如果能先把14师恢复起来,那重组新6军是可谈的。
可若和孙立人站在一起,想要重新恢复新6军,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可惜的是,刘梓皋并没能听明白这一点。
1949年6月2日,刘玉章率部来到基隆。
虽然在辽沈战役时期,陈诚到东北后曾痛贬过第52军,刘玉章也受到过陈诚的痛斥,但时过境迁,能够逃台的部队已经不多了,更别说像第52这军这种比较能打仗的部队了。
因此,在刘玉章赴台后,陈诚对他的态度还是不错的。
但这一切只是表面现象。
陈诚虽然没有想要对第52军下手的想法,可这并不意味着“土木系”中那些所谓的干将们不这么干。
当时针对第52军接下来应如何处理,“土木系”有三个方案。
一是,保留第52军的番号,利用在台整编的机会,将第2师和第25师合并,保留第2师的番号,暂时由第2师师长郭永担任师长。
待到时机成熟后,再由曾经在“土木系”第54军198师、18军11师担任过团长职务的陶达纲接任。
把12军和37军撤编合编为一个师,或者把第21军缩编为一个师,赋予第50师的番号,由曾经在14师担任过副师长的王启瑞担任师长。
将296师改编为13师,暂由刘梓皋担任师长。
至于第52军长刘玉章,则明升暗降为澎湖守备区司令。
空出来的军长位置,从“土木系”将领中的苏令德、苏时、蓝啸生、彭战存、郑挺锋、叶佩高等人中挑选。
作为幕后黑手,“土木系”的2号人物罗卓英主持了这一切。
罗卓英玩的这一手很黑。
众人皆知,第52军的核心部队是第25师,把第25师的番号撤销,就意味着把关麟征在第52军的影响力排除掉了。
第2师是一支老牌部队,起于北伐时期,关麟征在这支部队中的影响力远没有第25师大。
第50师原为第54军的部队,后来虽然编入新1军,但仍属于“土木系”血脉,把50师编入第52军,既可以保留“土木系”血脉,同时还可以削弱孙立人的实力,可谓两全其美。
至于13师,在陈诚担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的时候,曾经在第75军和86军的编制内,其血脉虽然不如第50师,但仍属于“土木系”的部队。
把13师编入第52军,还可以向曾经担任过13师师长,在台仍握有一定权力的万耀煌示好。
3个师已经全部由“土木系”的部队替换掉了,那第52军还与关麟征有关系吗?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让罗卓英成功了,第52军就将成为另一支“土木系”旗下的部队了。
二是,让第21军军长向陈诚控告52军第2师“吞吃友军”的事实。
因为第2师师长郭永确实做过擅自抓捕第21军的逃兵,并收缴21军装备的事情。
“土木系”干将,时任台警备总司令部处长的苏时向彭孟缉建议撤掉郭永以严肃军纪,并建议把207师师长王启瑞调任2师师长,让陶达纲接任207师师长。
至于刘玉章,则升任为有名无实的台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第52军军长的位置,要么派叶佩高接任,要么派郑挺锋接任。
这个方案很没有脸皮。
因为在蒋系部队中,若论“吞吃友军”,就没有谁比“土木系”做的更不要面皮了。
三是,以第52军上层人物关麟征、赵公武、梁恺、张耀明、刘玉章等人都把家属安置在香港,与黄绍竑等人通电反蒋的曾经担任过第52军军长的覃异之也到了香港为由,表明刘玉章靠不住。
不然,他岂会把家属先送到香港去?
他们想以此为借口,先把刘玉章调离第52军,然后对52军进行改编。
具体做法是,把第52军与第54军和第6军互换编制。
即,把第52军每师只保留一个团,其余两个团插编到54军和第6军,同时从第54军和第6军各抽出两个团编到第52军的各师中。
如此一来,52军就被架空了。
若能成功,在台部队中,除第80军被孙立人把控外,其余部队都18军化了。
待到成功后,则把各军编为兵團,“土木系”中那些资历比较深厚的干将们,如刘云瀚、高魁元、阙汉骞等人就可以成为兵團司令官了,那些因战败逃台后的原属于“土木系”的“光杆司令”们也可以被安插到部队。
“土木系”干将们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
可当罗卓英把3个方案对陈诚说了之后,却没料想,陈诚对此表现得很冷淡。
难道陈诚转性了?这可不符合他一贯的风格。
其实,这一切都来源于蒋氏对陈诚的一番交代。
蒋氏曾经对陈诚交代过,要搞“四海一家”。
什么叫“四海一家”?
其中的含义,陈诚自然是心知肚明。
并且,蒋氏还给了第52军明确的说法,那就是“作为基干,尽先补充,加强训练,以备反击。”
既然蒋氏发了话,陈诚也就没敢有动作。
至此,第52军赴台后的险关才算过去。
陈诚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对“土木系”干将们在背后的一系列操作,刘玉章就没有发觉吗?
发觉自然是发觉了,还做出了应对。
第52军在1949年6月2日全军来到基隆,6月5日就开到澎湖去了。
这是刘玉章针对于第52军的处境和保存52军的实际需要所采取的策略,其目的在于暂时避开“土木系”干将们的锋芒,想要在澎湖搞出点成绩来,以争取蒋氏等人的支持,从而巩固其在蒋军中的地位。
由于蒋氏发了话,第52军在澎湖没待上一个月,就于6月末7月初又从澎湖调回了台岛,刘玉章也被提升为台岛北部防守区司令兼第52军军长。
那么,作为第52军的首任军长,关麟征在此时又有何表现呢?
1949年9月,关麟征赴台,他通过孙立人的关系,把第52军团以上干部召集起来搞了一次座谈。
当得知陈诚“土木系”系统的那些骨干人员在暗地里处心积虑的要取代刘玉章,并要改编第52军的情况后,关麟征大为震怒,由此更加怨恨陈诚,并表示要在蒋氏面前状告他们。
但关麟征也知道,仅凭刘玉章等人是斗不过陈诚的,更加斗不过陈诚“土木系”中那些人。
都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与其留在岛内防不胜防,还不如离开。
而恰好这时,石觉也赴台和关麟征见面,关麟征就请求石觉把第52军带到舟山群岛去。
石觉自然是欣然同意。
就这样,第52军在1949年9月以加强舟山群岛防御为由来到了舟山。
而第52军296师并没有到舟山,反而是调到了金门,编入胡琏兵團第5军。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有两个原因:
一是296师师长刘梓皋一直想脱离第52军。这是先决条件。
二是,刘玉章犯了糊涂,他听取了第2师师长郭永的建议,准备在第52军内把三个师各团进行调整,其方案和“土木系”提出的要把52军和54军、第6军各团进行调整的思路一致。
刘玉章想得挺好,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想更好的把控第52军。
可296师师长刘梓皋不这么认为,因为如果这么做了,他对296师的控制力度将大为减弱。
因此,刘梓皋就利用他与“土木系”的关系,想要调到胡琏的12兵團去。
胡琏自然很愿意,就以金门兵力吃紧为由,请求调296师到金门去。
刘玉章自然不干。
胡琏就提出了一个办法,以一个105榴弹炮营和一个七五山炮营来与刘玉章交换。
就这样,296师调到了小金门,编入了第5军。
1950年,296改编为13师,调往马祖岛担任守备。
不久,刘梓皋被提拔为第5军副军长,296师落入了胡琏的手中。
如果没有第52军在赴台后惨遭暗算,如果关麟征在1949年9月赴台时,召集第52军团以上干部开会的事情没被“土木系”的干将们污蔑是要控制52军,并借机插手台岛的事务,关麟征还真有可能赴台。
但由于和陈诚有多年的积怨,关麟征是根本不会相信陈诚的。
虽然陈诚听了蒋氏“四海一家”的话,在短时间内不会对关麟征怎么样,但若关麟征真的赴台,等待他的注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因此,关麟征才多次婉拒了蒋氏和陈诚,留在了香港。
严格来说,关麟征始终不赴台,并不是害怕陈诚而不敢去,而是他对蒋氏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集团已经失望透顶了,他再也不想给他们卖命了。
关麟征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