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业圈最热血的剧情,非于东来硬刚“职业碰瓷党”莫属!那个把胖东来逼到“要么处罚恶人,要么我关店”的于老板,终于等来了官方站台——许昌市监局盖章认证胖东来玉石合规,平台也把煽风点火的柴怼怼禁言30天。但这场胜利背后,藏着多少让人心寒的行业潜规则,又戳中了多少良心企业的生存痛点?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一种新型“职业碰瓷党”悄然兴起——他们以“维权”“监督”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专门通过恶意剪辑、断章取义、煽动舆论等方式制造事端,逼迫企业或个人“花钱消灾”。其中,以“柴怼怼”为代表的网络碰瓷者尤为猖獗,他们深谙流量密码,擅长制造对立情绪,动辄以“曝光黑幕”为要挟,实则只为谋取私利。
这类碰瓷党的危害不容小觑:他们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企业正常经营,更严重的是,他们消耗社会信任,让真正的维权者举步维艰。如果放任这种歪风邪气蔓延,最终受害的将是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因此,必须让柴怼怼们付出代价,否则类似乱象只会愈演愈烈。
柴怼怼们的操作手法高度相似:选择性剪辑,制造“黑料”,通过截取片段、歪曲语境,把正常商业行为包装成“欺诈”“侵权”。煽动情绪,绑架舆论,利用网民朴素的正义感,制造“弱者对抗强者”的假象,鼓动网友围攻目标。私下谈判,索要封口费,等舆论发酵后,再联系涉事方“谈条件”,暗示“给钱就能删帖”。
这种套路本质上就是网络时代的“职业勒索”,只不过披着“维权”的外衣,更恶劣的是,他们往往瞄准中小企业和普通商家,利用对方怕麻烦、怕影响生意的心理,屡屡得手。
必须对碰瓷党进行严惩,因为这种碰瓷行为对社会伤害很大:一是破坏商业环境,增加社会成本,企业为应对无端指控,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证清白,甚至被迫“破财免灾”。
二是透支社会信任,伤害真正维权者,当“狼来了”的故事太多,公众会对所有曝光事件产生怀疑,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难以获得支持。
三是助长网络暴力,扰乱社会秩序,碰瓷党利用网民情绪,往往导致无辜者遭受网暴,甚至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企业遇到碰瓷时,应第一时间固定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而非选择"花钱了事,直接起诉造谣者,让碰瓷党付出法律代价。
网友在面对网络爆料时,应保持冷静,避免被带节奏,让“子弹飞一会儿”。对明显煽动情绪、缺乏实锤的“曝光帖”,应谨慎对待,不轻易转发扩散。
如果“柴怼怼”们总能靠碰瓷获利,那么未来只会涌现更多效仿者,最终让社会陷入“谁声音大谁有理”的恶性循环。真正的公平正义,应当建立在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而非舆论的裹挟之下。
因此,必须让碰瓷党付出代价,无论是法律制裁、平台封禁,还是舆论反噬,只有让他们的“碰瓷生意”无利可图,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股歪风。否则,今天纵容一个“柴怼怼”,明天就可能面对无数个“张怼怼”“李怼怼”。社会诚信的底线,不容这些职业碰瓷者肆意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