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我这个岁数,本该含饴弄孙,悠哉度日。
可我以前呢,大把时间耗在微信同学群里。
直到那天,看到有人炫耀:“我家孙子考上哈佛了!”
我突然醒悟——以前在群里争来抢去的,哪是什么青春活力,分明是场精心设计的“衰老仪式”!
1.同学群:一场“衰老仪式”
刚进同学群时,大家可热闹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互相打气,跟回到少年时似的,仿佛又有了当年的豪情壮志。
可没多久,这味儿就变了。
群里到处是“晒娃”“炫富”“比退休金”的消息。有人晒孙子钢琴过级证书,骄傲得不行;
有人天天比退休金涨了多少,得意得不得了;还有转发那些养生谣言的,当个宝贝似的。
老祖宗早说了,“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心里要都是功利,哪找得到真正的自己?
我那老朋友老李,就吃尽了苦头。在群里被问“退休了咋不去国外旅游”,弄得他满脸通红。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退群了。
2.群里喧嚣,都是焦虑闹的
看看那深夜还刷屏的同学群,简直是面放大镜,把咱们的中年危机照得清清楚楚。
我们总拿别人有多好,来衬自己的不如意,用群里那些“点赞”,填补自己现实里的空虚。
这不就跟《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一个劲儿对比,结果把自己都绕晕了?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可在这同学群里,咱们只能给别人当陪衬。
我亲眼见过一位同学,被群里的“成功人士”围着,压力大得后来都住院了。
记得那次同学聚餐,一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同学,看到大家都在晒成就,变得沉默寡言。
吃饭时低着头,听到别人说成功,眼神里又是羡慕又是自卑。
后来他私下跟我说,看到别人与自己的差距,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焦虑得喘不过气。
3.退群之后,生活变了样
退了群以后,我在老年大学找到了新乐趣。
跟着书法老师临摹《兰亭序》,一笔一划,沉浸在书法世界里。写出一幅满意的作品时,那种成就感太棒了!
还有太极班,一招一式间,感受着“天人合一”的意境,做完一套动作,全身都舒坦。
我还和老伙伴们组建了读书会,大家一起聊聊书,分享感悟,别提多开心了。
这不就是我一直念叨的“闲时有余力,则学文;既学,则笃志;笃志,则有恒”嘛!
现在我既能悠闲地“采菊东篱下”,又有“老当益壮”的劲头。
去年参加徒步活动,我们这些银发族在山巅高唱《国际歌》,那精气神,比在群里抢虚拟点赞强多了!
记得在老年大学书法展上,我作品被挂在前排。
一位老人盯着看了好久,最后竖起大拇指:“这字有功底、有韵味!”
那一刻,我心里美滋滋的,这种用实力换来的认可,在群里根本体会不到。
4.说到底,退群不是逃避,而是重新找回生活的本真
卸下社交面具,才能听见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就像苏轼说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人生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像老茶树一样,把浮华褪去,留下生命最醇厚的香味。
我建议中老年朋友们试试“三步断舍离”法。
第一步,给群设置“消息免打扰”。
在手机微信设置里找到消息通知选项,给同学群设置一下,就不用总被消息打扰了。
第二步,慢慢减少在群里发言。
点开群里那些炫耀攀比的消息,别急着回,先让自己冷静冷静。不想参与,就直接忽略,慢慢减少发言频率。
第三步,轻轻松松退群。
当你觉得准备好了,就果断点“退出群聊”。这时候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把省下来的时间,种点花草,看着它们长大,那种喜悦说不出来;
练练书法,在墨香中感受传统文化;打打太极,让身体更健康。
这些活动比群里有意思多了,还能滋养心灵。
记住了,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在群里天天刷存在感。
所以啊,别再耗在同学群里了,像我一样,去寻找属于你的精彩人生吧!
在这里,我也祝福每位中老年朋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启美好新旅程!
觉得有用,就分享给朋友吧,让我们一起告别焦虑,拥抱精彩人生!
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