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参加“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青海站的新疆民间艺术家走进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文化馆参观交流,深入了解青海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踏入青海省博物馆,新疆民间艺术家被馆内“青海历史文物展”的文物珍品所吸引。







巡演节目《青川河》领队、伊犁州文化馆馆长唐志春站在一件精美的丝绸织物前,不禁感叹:“这细腻的纹理与绚丽色彩,展现了青海古代高超纺织技艺,也印证了丝绸之路对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新疆与青海同处丝路重要节点,文化珍宝丰富、交流历程相似,却又各具特色。此次民间艺术季展演,正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期待未来以民俗歌舞、非遗展演等形式,持续深化两地文化交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移步至“镇馆之宝”舞蹈纹彩陶盆,彩陶仿佛带领大家穿越回新石器时期。来自新疆塔城地区的舞蹈演员玛丽·马丁仔细凝视古老的文物,有感而发:“四五千年前的远古先民踏歌起舞,而今这里的藏族、回族仍保留着独具韵味的民间文化,他们的热情让我印象深刻。”



在青海省文化馆,青海汉族民间小调、西宁贤孝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展演与资料展示,令艺术家们沉浸其中。聆听青海传统曲目时,《高昌鼓韵》领队帕尔哈提・热克甫激动地说:“这独特韵律尽显青海地域风情,正如新疆的高昌鼓韵,它们都是民族艺术结晶。此次交流让我们更深入理解彼此文化内涵。感谢给予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在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中领略到了人类智慧和情感的辉煌。我将积极传递这份体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民族文化。”



参观文化馆后,在文化馆两个省的交流活动现场,新疆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蒲怀民总结道:“参观博物馆,能将青海与新疆的历史文化对照理解,感悟中华文化的厚重,促进民族交往交融;走进文化馆,则可学习地方特色民间艺术,理解文化差异与共性。艺术创作离不开交流,唯有拓宽视野、互学互鉴,才能激发灵感、传承创新,以文化凝聚共识,塑造‘中华魂’。”

从文物古迹到非遗瑰宝,这场参观交流不仅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相信未来,这些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将持续滋养民族情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