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石鑫
编辑丨历史国编辑部

前几天又再次翻阅了一下天津卫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神鞭》,同时也再次观看了1986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著名古装戏导演张子恩先生执导的同名电影,可以说是感触颇深。

记得童年第一次观看电影《神鞭》的时候才八岁多,当时年纪小、懂的不多,纯属看里面武打场面的热闹。同时也非常羡慕、欣赏傻二脑后的那条粗黑油亮、精足血壮、好似码头绞盘上的大缆绳般的大辫子,时常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够拥有这么一条威力无比、无坚不摧的神奇大辫子。后来浏览阅读了《神鞭》的连环画小人书,再后来,买了冯骥才先生《神鞭》的小说原著来通读并细细体味,逐步由看热闹转变为看门道。前几天,又把小说和电影研看了一遍,不得不佩服《神鞭》这部作品通过运用独特的风格、创造传奇的人物、映衬历史的寓言、蕴含深邃的哲理。


《神鞭》中的主人公傻二是清朝末年天津卫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商贩。但他却有一门独特的绝活——辫子功,和一条神威无比的大辫子。

傻二的祖上原先会有一种问心拳,是家传的绝技,来源于佛门,都是脑袋上的功夫,但必须要效仿和尚剃光头,为的是在交手的过程中不被对方抓住头发。清军入关后,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酷的留辫令,男人们被迫不得不留起了辫子,这就等于一下子断绝了傻二家祖传的绝艺。于是,傻二的祖上潜心变革,又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新绝招——辫子功!

天津卫有名的地痞流氓玻璃花当街逞凶,被傻二看不过用辫子功教训了一下,从此便与玻璃花结下了不解之仇。此后玻璃花先后请了神弹弓戴奎一、津门武林领袖索天响以及东洋武士前去同傻二较艺,但均栽在傻二的神辫功之下。傻二也以祖传一百零八式“辫子功”而享誉津门,被人们誉为“神鞭傻二”。


神鞭绝技

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傻二参加了义和团去同洋人作战,虽然他的神辫功一路上抽倒了数不清的洋鬼子,但他的大辫子也被洋鬼子兵的枪子儿不费吹灰之力就给轻易地打断了。后来虽然依靠着宫廷秘方又重新养出了旺盛的头发,但洋人的枪弹却着实令傻二的内心大大地震惊了,他自知神鞭即便是再厉害也抵挡不住洋枪洋炮。于是他便毅然决然地剪掉了辫子,废了神鞭,再一次地变革了祖上传下来的功夫,改练洋枪去了,终于练出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法,变“神鞭”为“神枪”!

其神枪法就像他当年的神辫功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后来,在北伐军中出了一个百步穿杨的神枪手,双手打枪,指哪打哪,竟然说一口纯正的天津话,是个地地道道的天津人,但谁也说不出这个人的真实姓名,只有玻璃花的心里有数,暗暗吐舌......

这就是《神鞭》的大致内容,在小说原著的最后一章结尾和电影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内容,当玻璃花看到傻二剪掉了大辫子,神鞭已经荡然无存的光头之后极为震惊,惊讶地连嗓音都变了调:“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都剪了!”傻二轻微地一笑说了这样的一段话:“你知道我家祖宗怎么创出这辫子功,就知道我把祖宗的真能耐接过来了。我把辫剪了,神却留着。祖宗的东西再好,到了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无论怎么变,也难不死咱们。什么新玩意都能玩到家!一变还得是绝活儿!

傻二的这一番话令他多年的宿敌冤家死对头玻璃花从此彻底地折服了,这一段话也正是整部《神鞭》中的最点睛之笔!

而傻二的这段话也更加一针见血地点明了《神鞭》这部作品的主旨那就是——“改革创新”!


鞭剪了,神留着

小说《神鞭》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需要抛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形式,吸取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开拓创新,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到哪里去、如何生长等等成为亟待解决的文化思想课题。这时,作为文革后投身于思想解放运动之潮的弄潮儿之一,冯骥才先生调整了自己的注意力,把创作方向由政治批判转移到文化批判、文化启蒙,“另辟一条新路走一走”。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伤痕文学”代表人物。

他将民族文化心理的症结分为三个层面:文化的劣根,即正统意识和祖上至上;二是文化的自我束缚力;三是文化的封闭系统。针对这三个层面,他从熟悉的天津地域文化入手,创作“俗世奇谈”系列中篇小说,以地道的天津味写清末民初津门的一些闲杂人和稀奇事,假借历史形态演绎现实灵魂,引导读者从民族文化心态中寻找和捕捉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心理因素。《神鞭》即是该系列小说的第一篇,针对的是文化症结的第一个层面“文化的劣根”。

作品的最后,傻二弃神鞭学神枪则充分体现了作者心中理想的民族精神的真谛——正视现实,适应时代变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在变革中勇于进取,敢于创新,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摆脱沉重的精神负荷,向着更先进的文明迈进!

对于改革创新,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改革家商鞅、被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赞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的王安石、领导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就连老舍先生的话剧代表作《茶馆》中的虚构人物王利发也在一生中反复地追随时代的潮流,不断地对自己经营的裕泰茶馆进行改革创新。改革创新,贵在于一个灵活变通。其中心主旨也可以用两个字来加以点明概括。一个字是“灵”,另一个字就是“变”。

改革创新,必须具备敏锐的改革目光和大胆的创新思维,要坚决抱定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诗句中歌颂的这种自我革新的担当精神。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在领导维新运动的时候曾经被李鸿章、荣禄、奕劻等满清重臣进行过质问,荣禄发难说:“祖宗的规矩,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更改!”康有为面不改色镇定从容地回答说:“现如今,连祖宗留下来的江山都快要保不住了!还死守着祖宗的规矩有什么用!”但是,改革创新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遭受坎坷、挫折、阻挠,甚至要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商鞅本人却因为触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而惨遭车裂刑罚;王安石变法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王朝积弱衰败的局面,但最终却被统治阶级全部废除;戊戌变法只维持了短短的一百余天便被封建势力残酷扼杀...... 因此,剪掉心中的辫子是件漫长的事,而改革创新也必将是一条充满坎坷曲折的道路。


石鑫,山东青岛人,36岁,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函授本科学历,八年军队服役史,目前在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工作,二战史爱好研究者、青岛文史爱好研究者,曾参加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23年度年会、2024年度年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