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日的邳州大地本应是一片祥和,田野里麦苗青青,百姓们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战争的阴云却迅速笼罩,打破了这份宁静。
彼时,台儿庄大捷后,日军调集30万兵力沿津浦线南北对进,企图包围徐州,歼灭中国第五战区主力部队。在徐州会战的大背景下,邳北地区成为重要战场,一系列激烈战斗相继展开,虎皮山战役便是其中一场惊心动魄的交锋。
虎皮山位于邳州市铁富镇境内,这座山高约20米,东西长千米,山上石多土少,是一座光秃秃的孤山。它地势险要,东边300米处是半步店子,南面是艾山,艾山北坡有起伏不大的丘陵,战略位置十分关键。
为阻止日军南下,中国第52军奉命在邳州北面的燕子河、连防山、半步店子、虎皮山一带构筑工事,阻击日军。第25师145团在团长韩梅村的指挥下,负责防守半步店子和虎皮山一线阵地。韩梅村深知任务艰巨,虎皮山“石多土少”,构筑工事困难重重,但他毫不退缩,命士兵从山下取土上山,及时构筑起一线防御工事,并将团指挥所设在虎皮山后五百多米的小山丘上,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4月20日凌晨,日军开始对虎皮山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先是炮火轰鸣,一颗颗炮弹如雨点般落在虎皮山阵地上,炸得土石飞溅,硝烟弥漫。随后,日军以坦克掩护步兵冲锋,妄图一举突破我军防线。守军凭借坚固的工事和顽强的意志,沉着应战。当日军靠近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手榴弹如冰雹般投向敌人,一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战场上,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21日拂晓,日军攻下连防山后,更加疯狂,集中兵力向半步店子和虎皮山发起全面进攻。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日军凭借优势火力,一次次发起冲锋,但我军将士毫不畏惧,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进攻。阵地上,双方反复争夺,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鲜血。许多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有的甚至与敌人同归于尽。
23日,日军再次集结兵力,以坦克开道,向虎皮山发起猛攻。一辆辆坦克气势汹汹地冲来,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日军步兵。面对敌人的凶猛进攻,我军将士毫不退缩。王存忠代营长亲率六连官兵向接近虎皮山脚下的敌步兵猛烈冲击,他们用步枪、手榴弹与敌人战斗,有的战士甚至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的坦克,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激烈的战斗中,我连伤亡过半,王存忠代营长壮烈牺牲。这时一营派出一个连队在艾山北侧一公里处,由虎皮山左侧突击敌人右翼,这天的战斗敌人死伤很大,残敌逃窜。是夜,敌曾发动偷袭,因我依托工事,周密防范,仍被我方打退。145团在韩梅村团长的率领下,经过5昼夜的激战,取得了虎皮山阻击战的胜利。打死打伤日军500多人,自身伤亡300多人。日军多次进攻受挫,倒毙在麦地里的尸体都不敢收埋,只能任其被野狗吞噬,足见日军畏惧之深。这场战斗,杀得日军胆战心惊,也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尊严。
虎皮山战役是邳北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同时期的连防山阻击战、禹王山阻击战等一起,共同构成了邳北地区抗击日军的坚固防线。这些战斗,有力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步伐,为徐州地区的战略部署和部队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人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屈的民族精神。他们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毫不畏惧强敌,用生命捍卫着祖国的领土和尊严。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值得铭记,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如今,硝烟虽已散去,但虎皮山依然屹立,见证着那段悲壮而伟大的历史,让我们永远缅怀那些在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们。
(资料来源于王学芝编《艾山风光》和《邳州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