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建国后刚刚一年,志愿军就在彭老总带领下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其实一开始彭老总并非司令员的首选,在这之前,组建东北边防军的时候,选择的是粟裕。为了粟裕更好的带领部队,中央还调了肖劲光等人配合他的工作。然而,粟裕的身体一直不好,压根去不了。此外,上级还曾考虑过四野的司令员林总,只不过他的身体也不太好,坚持不住。因此,最终决定调正在西北的彭老总回京。



在朝鲜,彭老总指挥志愿军在七个月内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

但是,彭老总的身体也不是太好,只能回国接受治疗,并且在病愈后,留在了国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彭老总回国后,其实是陈赓在朝鲜前线主持志愿军的全面工作,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职务。但他在朝鲜并没有几个月就回了国。而接替者则是副司令员邓华,但邓华也只是代理。

邓华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早期一直是政工干部,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才转型做了军事主官。别看时间短,但也彻底激发了他的指挥才能。他也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15兵团的司令员,并且率部一路从白山黑水,解打到了天涯海角。根据中央的命令,他和13兵团的司令员黄永胜调换了一下。这也是因为在上级的眼里,邓华相比于黄永胜更加全面,综合实力更加强一些。



之后,邓华去了东北,并在后来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是彭德怀的第一助手。1954年9月,彭德怀被任命为国防部部长,邓华也正式担任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之所以选择邓华,而并非更高级别的将领,主要也是因为邓华的实力有目共睹。他从一开始就去了朝鲜,不仅非常熟悉敌我双方的情况,且用兵老到谨慎,深得彭总倚重和嘉许,也是在彭老总推荐下,邓华成为接替者。

不过仅过了一个月,邓华就回了国,先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

邓华回国后,副司令员杨得志担任了志愿军司令员。

杨得志是老井冈了,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抗战时最年轻的代旅长,也是赫赫有名的“三杨”之一。在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杨得志是人民军队的一员虎将,“作战勇敢,敢打硬仗、恶仗、苦仗,关键时刻过得硬,顶得住、上得去、拿得下。”



他在解放战场上,担任19兵团司令员。1951年2月,杨得志率领第19 兵团入朝参战。第二年,出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其中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也是在杨得志的指挥下打的。

邓华回国后,杨得志担任司令员,继续领导并指挥朝鲜战场上的战斗。

1955年4月,杨得志回国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此后又先后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以及昆明军区司令员,还指挥了云南方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1980年起,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

杨得志回国后,杨勇接替杨得志任司令员。

杨勇是二野的名将,是一位在战火中磨炼出的勇猛之将,他也是威名赫赫的“三杨”之一。

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杨勇担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兼贵州军区司令员,他也向上级请战,由于诸多原因,他的报告没有得到批准。

1952年6月,之前入朝的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因病奉命回国治疗,19兵团副司令员郑维山代理司令员一职。不过一年后,杨勇接替了他。



1953年5月11日,正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的杨勇接到了新的任命,被任命为20兵团司令员。

这个时候,朝鲜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全部达成了协议,怎料南朝鲜却突然拒绝,还妄想战争继续打下去。结果志愿军在金城反击战役中,重创南朝鲜军4个师,给了敌军以致命的一击。

1954年,也就是杨勇入朝的第二年,他就升任志愿军副司令员了,同时兼任参谋长。尽管协议签订了,但战争还是有可能随时爆发的,因此,志愿军并没有马上撤出。杨得志回国后,杨勇升任志愿军司令员,他也是最后一任志愿军司令员了。也是他带领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路铁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到了1958年,杨勇带领志愿军回国。

回国后,杨勇接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此后,他又接连担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以及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