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请星标本公众号
当拥有60年历史的许留山在清盘令下仅存10余家门店艰难维系,当满记甜品从往昔辉煌走向不断闭店,门店数量缩减至200余家,整个甜品行业仿佛被唱衰的阴霾所笼罩。
在健康饮食潮流席卷之下,传统甜品因高糖高油的特性被贴上“不健康”的标签,而中式茶饮的强势崛起,更是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分走一杯羹,致使所有人都认为甜品市场即将走向沉寂。
然而,戏剧性的转折在此时悄然上演——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近一年甜品品类新开60465家门店,总门店数量突破16.5万家;企查查数据进一步佐证,截至2025年4月末,全国甜品相关企业存量超过20万家,相较于2021年激增21%。
曾经濒临退场的甜品赛道,竟在“新中式 + 甜品”的创新融合中重获新生。
从茶饮巨头跨界布局甜品领域,到新锐品牌疯狂拓展门店;从老牌网红鲜芋仙单日外卖销量破千实现逆袭,到无数新中式糖水铺出现排队盛况。
这场甜蜜的反转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密码?
01■
甜品市场升温,
迎来了“第二春”
随着消费饮食逐渐趋于健康化,“少糖”和“无糖”成为趋势,加之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中式茶饮的冲击,许多传统糖水品牌发展不尽人意。
拥有 60 年历史的港式甜品许留山,自 2021 年起因无力偿还债务,被颁发清盘令,监管要求其变卖所有资产偿付债务并终止公司运营。目前其在内地门店仅剩 10 余家。
满记甜品近些年发展也呈下滑态势,从 2022 年开始不断闭店,目前仅剩 200 余家门店。
众多老牌甜品铺子接连闭店,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甜品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市场上也渐起唱衰之声。
然而,甜品市场并未沉寂太久,“新中式 + 甜品”的模式便助力其迎来“第二春”。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甜品品类近一年新开 60465 家店,总门店达 165523 家,仅 2024 年一年就新增 6 万余家门店。
别则数据也证明了这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5年4月末,全国甜品相关企业存量已突破20万家,较2021年增长了21%。
趁着这波热度,茶饮品牌纷纷上新“甜品套餐”以图增加收益,新式糖水品牌相继涌现并向外扩张,老牌糖水铺子也抓住机会逆势崛起。
1、一方面,诸多新的糖水品牌不断崭露头角,争夺市场份额。
麦记牛奶公司,2021 年在浙江开设首店,主打中式糖水,以华北为基地向外拓展,2024 年开店 30 多家,2025 年计划再开 12 家,门店规模将扩充至 500 家。
多个品牌也开始实现连锁化发展。如宫小燕姨妈热饮、黎耀阳财神糖水铺、龙记山城冰汤圆、合德记顺德双皮奶等,门店数都达到了300家左右。
近些年成立的新式甜品铺子也开始加速扩店。如RUXU 入续鸳鸯糖水铺于 2023 年创立,主打低糖轻负担甜品,2025 年计划新开 20 - 30 家门店。
珠珑入水的糖水产品采用天然食材,主打新鲜现做,凭借中式甜品的混搭经营模式,扎根 4 年覆盖 25 座城市,拥有超 60 家门店。
三旬糖水主打应季而食的广式糖水,倡导“还奶才能做好奶皮” ,在成都、东郊记忆、万象城等地均设有店铺。
汕心・潮汕甜汤近年来成立,独创“糖水 + 烘焙”模式而受到关注。其在武汉的武汉天地、佰港城、SKP 以及江汉路等地开设了门店,2025 年还将入驻福建厦门大悦城。
2、另一方面,茶饮品牌集体布局甜品赛道,部分品牌甜品业务营收最高达30%。
茶颜悦色于去年5月以店中店形式推出副牌“酥山糖水铺”,售卖6款以冰淇淋和各式小料组合的新式糖水,售价8.8 - 18.8元。目前,“酥山糖水铺”已在全国400家门店上线。
去年11月,七分甜在全国门店推出“甜品”双皮奶系列,主打现蒸现制,有原味、红豆、芒果、芋泥四种口味。据悉,该系列上新首日,门店营业额环比增长30%,不少门店日销300份。
见其他茶饮品牌获利,COCO都可推出“饱饱碗系列”,虽仅有珍珠麻薯饱饱碗和红豆麻薯饱饱碗两款产品,但在抖音月销已突破2.8万份,回头客达1万。
除上述品牌外,近年来不少茶饮品牌均上新甜品。据中国餐饮行业协会数据,目前TOP10新茶饮品牌的甜品SKU数量较两年前增长170%,甜品销售额占比从5%跃升至18%。
02■
甜蜜逆袭!
甜品市场缘何再掀消费狂潮?
甜品通过健康化、口味创新、工艺坚守、场景营造和渠道拓展五大维度,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消费升级浪潮中实现突围。
1、功能方面,强调健康功能,突出原料品质,主攻低糖赛道。
传统甜品因过度依赖糖浆、植脂奶油等工业原料,让不少重视健康的年轻客群避之不及,即便曾经的忠实顾客,也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减少复购。
在此背景下,甜品中式化的首要方向便是 “健康化” 转型。部分品牌将中药材融入甜品,探索养生新可能。
例如,合肥的不芷・养生糖水铺推出 “当归红糖奶茶”“黄芪养生包”; 重庆的瑭午养生糖水铺则聚焦茯苓、淮山、莲子、芡实等中药材,推出经典配方四神汤,将传统中医理念与甜品结合 。
另一些品牌则主攻低糖赛道,推出无糖黑芝麻丸、草本冰淇淋等低糖版甜品,精准迎合年轻人 “边吃边养生” 的消费心理。
以RUXU 入续鸳鸯糖水铺为代表,主打低糖轻负担产品;简鹿糖水铺则定位 “低糖、低脂、低卡”,通过健康化的产品策略吸引健康意识较强的客群。
在原料选择上,众多品牌也开始注重品质升级。例如,赵记传承的奶类产品选用广西水牛奶,RUXU 入续鸳鸯糖水铺采用朝日唯品娟姗牛乳,以优质原料提升产品的健康属性与口感,重塑甜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健康形象。
2、在口味上,中式甜品突破“单一甜腻化”,向“复合口味”演变。
相比传统甜品单品,新中式甜品口味更加多元。
其一,融合传统中式甜品食材与现代健康食材或特色食材。例如 RUXU 入续鸳鸯糖水铺,在保留中式经典糖水精髓的同时,精选云南高山红茶、广西优质水牛奶、潮汕老姜等食材,推出茉莉花茶冻配鲜奶、姜撞奶冰淇淋等招牌产品,巧妙融合茶的清香、奶的醇厚与姜的辛辣。
其二,强调食材原汁原味,减少过度糖分添加,让消费者品尝到食材天然香气与味道。如珠珑入水的糖水产品采用天然食材,主打新鲜现做,大满贯芋圆斑斓冻以椰奶为底,加入手工芋圆、桃胶、莲子、芒果、烧仙草、斑斓冻等,每种食材的味道都能在口中得以展现。
其三,打破传统甜品以甜为主的口味模式,加入咸味元素,形成独特的甜咸交织风味。一些新中式糕点在甜糕体中加入肉松、咸蛋黄等咸味食材,像肉松小贝采用“肉松 + 面包 + 沙拉酱”的混搭,肉松的咸香与面包、沙拉酱的甜腻相互中和,丰富了味觉体验。
3、在制作方面,强调手工工艺,突出产品质感。
如麦记牛奶公司主打手工熬煮中式糖水,选用真材实料,以鲜奶为底,搭配新鲜水果与小料,在上海、苏州、杭州、湖州等城市颇受欢迎。
珠珑入水亦坚持手工新鲜现做,如其大满贯芋圆斑斓冻,以椰奶为底,搭配手工芋圆、桃胶、莲子、芒果、烧仙草、斑斓冻等食材,用料充足,清甜不腻。
合德记顺德双皮奶始终秉持手工现制原则,该品牌的主打产品顺德双皮奶,由新鲜水牛奶历经煮沸、摊皮、戳皮、调奶、下锅、炖奶6道工序蒸炖而成,入口爽滑柔嫩,清甜且奶香浓郁。
黎耀阳财神糖水铺坚持使用新鲜食材,当天现熬,拒绝预制,以此确保糖水的地道风味与营养价值。
厦门有一家名为厚生林的甜品店,被誉为“厦门甜汤的天花板”,其“明档砂锅现煮”甜品堪称一绝。
该门店吧台整齐摆放着十多个砂锅,每道原料对应一口砂锅,以煲汤形式慢火细熬,分别熬制莲藕、马蹄、百合、薏米、桃胶等小料。
为让食客直观了解食材的新鲜度和品质,每个砂锅均悬挂食材招牌,标注甜品制作过程及熬制方法。
4、竞争策略上,主攻区域市场,进军商场开店。
若仔细观察近些年走红的新中式甜品品牌,可发现其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
例如,超级传承拥有300家门店,其中75%扎根广东,其余省份门店数量较少;鲜芋仙的内地门店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南、浙江等地;麦记牛奶公司起源于湖州,当前扩张策略以华东地区为主,逐步向外部辐射。
5、在选址策略方面,不少中式糖水品牌选择入驻购物中心。
麦记牛奶公司已进驻广州天河领展广场、广州正佳广场、广州K11、成都太古里、深圳前海壹方城、深圳卓悦中心等众多购物中心; 汕心・潮汕甜汤同时在兴业太古汇、港汇恒隆、五角场合生汇、静安嘉里中心等7家商场围挡; 连杏双皮奶布局于上海静安大悦城、长沙国金街、天津万象城、北京朝阳合生汇等一二线城市的高档购物中心。
此举优势显著。
其一,商场人流量大,消费者在购物或休闲时易产生甜品消费需求,能为糖水品牌带来更多潜在顾客。 其二,新中式糖水品牌与商场内其他餐饮、零售等品牌协同经营,可共享客源,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6、场景塑造上,主打新中式风格,营造古朴氛围。
老米记酒酿铺钟情中式美学建筑,其南京店隐匿于甘熙故居的一间三进三出老宅之中,店内嵌入大量艺术装置。
RUXU 入续鸳鸯糖水铺将竹林中的中式庭院复刻至门店,营造出古朴之感。
鲜芋仙亦对门店场景进行升级,主打新中式复合风格,并引入山林、田园等绿色元素,营造出“轻古早”的就餐氛围。
为强化沉浸式体验,不少新中式糖水品牌针对不同区域的特色,打造一店一景。
例如,RUXU 入续鸳鸯糖水铺的各门店设计各有特色。广州天环 Parc Central 店以薄荷绿为主色调,搭配榫卯几何桌子,增添静谧内敛之感;深圳深业上城店以红色为主色调,植入灯盏元素,并设置“心愿・转转牌”打卡区,增强打卡属性。
7、渠道拓展上,积极扩充外卖与零售渠道,扩大营收版图。
例如,2025年鲜芋仙全国门店正式入驻京东外卖平台,同步对线下门店的人气产品,如满杯仙草冻牛乳、芋圆4号、超级芋霸碗等进行特价促销。
数据显示,其糖水产品上线一小时订单量破千,部分门店订单量增长达7倍。
为适配外卖场景,鲜芋仙推出40 - 50平米的小店,兼顾外带与外卖需求,同时涉足轻社交用餐场景。
此外,为拓展盈利空间,鲜芋仙与Costco、盒马鲜生等头部商超及便利店达成合作,推出芋圆紫米露、芋圆紫米粥、芋圆红豆等一系列速食类糖水零售产品。
03■
甜品市场回暖
问题依旧凸显
甜品赛道的回暖,再次印证了有需求支撑,无论市场如何变幻,其增长潜力都不可小觑。
这一点,从行业数据便可见一斑。据NCBD(餐宝典)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甜品市场规模预计达1715亿元人民币,2025年或将突破1900亿元。尽管糖水市场呈回暖态势,但问题依旧凸显。
1、首先,地域文化属性局限,跨区域扩张遇阻。
新中式甜品(如糖水、双皮奶、芋圆等)多源自地方特色传统(如广式、潮汕、江浙风味),地域标签鲜明。跨区域扩张时,往往因口味差异而遇冷。
例如,主打顺德双皮奶的合德记、专注潮汕甜汤的汕心,在广东以外的市场,需对甜度、配料进行调整,以适配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这就面临着“正宗性”与“本地化”的两难抉择。
受地域文化属性的限制,部分品牌区域根基深厚,却难以实现全国性辐射。像超级传承75%的门店集中于广东,鲜芋仙主要依赖华东市场。华北、西南等地的消费者对其文化背景较为陌生,品牌教育成本高昂,扩张速度受到严重制约。
2、其次,核心卖点趋同,陷入网红化内卷。
多数品牌将“手工现做”“新鲜食材”“新中式风格”作为核心卖点,但产品结构却极为相似,芋圆、椰奶、双皮奶、烧仙草等产品高频重复,缺乏具有颠覆性的创新。
例如,麦记牛奶、珠珑入水、合德记等品牌均强调手工现制,这就导致行业内卷严重,消费者难以对特定品牌形成深刻的记忆点。
3、再者,品牌文化融入不足,易成打卡式消费。
在门店设计方面,众多新中式甜品店聚焦新中式视觉呈现,大量堆砌国风元素,却对节气饮食、中医养生、地域典故等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不足。
这使得消费者的复购更多依赖于产品本身,而非基于文化认同,门店容易沦为“打卡式消费”的场所。
4、最后,消费场景单一,时段依赖性强。
当前,新中式甜品多定位为“下午茶”“餐后甜点”,消费时段主要集中在14:00 - 20:00,早餐、夜宵等时段的渗透率较低。并且,其社交属性较强,但刚需属性较弱,容易受到消费周期波动的影响。
结语:
甜品市场结构性机会大于整体爆发,并非全面复苏的“第二春”,而是进入分化阶段: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优势和IP化运营占领高地;
小众品牌需聚焦垂直需求或极致体验;
传统门店若不转型创新,可能被现制茶饮、便利店甜品等替代。
对创业者而言,差异化定位和精细化运营是关键;对投资者,可关注供应链企业(如奶油原料商)或渠道整合机会。
市场热度持续,但洗牌加速,唯有真正抓住消费痛点的玩家才能长期受益。
作者 | 小贝
出品 | 餐饮O2O
餐饮O2O商学院4--6月课程表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加微canyinjun
电话/微信号: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