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办公室轮流请奶茶窒息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不少网友跟帖留言说这是甜蜜的负担,也有网友表示不喝怕不合群,喝多了钱包遭罪。


你是否也有过办公室轮流请奶茶的经历? 这一现象也从最早的“奶茶社交”变成了不少职场人的一种负担。办公室里“轮流请奶茶”的现象,早已不只是简单的同事间分享,它逐渐演变成一种隐形的社交规训,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

当奶茶从个人喜好的饮品,摇身一变成为职场“社交硬通货”,背后的压力不容小觑。在一线城市,据相关消费数据统计,单次请同事喝奶茶的花费,少则一两百,多则数百元。对于月薪五千以下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构成了实质性的经济压迫 。除了经济负担,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高频的糖分摄入,正让“奶茶社交”逐渐反映在体检报告的异常指标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奶茶社交”对职场人际关系的异化。一项针对职场人社交情况的调查显示,73%的参与者坦言“不请就是不合群”。这表明群体压力已经形成一种道德绑架:新人入职,被迫用奶茶“付费入场”,以融入集体;老员工则陷入“回请负债”的循环,一旦某次未能回请,就可能被视为“不懂事”。职场本应以能力和协作为核心,可如今却陷入“谁请奶茶谁合群”的扭曲逻辑,情感联结被消费行为替代,团队认同异化为“奶茶KPI”。

要打破这一困局,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企业应当承担起引导健康职场文化的责任,警惕“软性强迫”对员工权益的侵害。可以通过明确反对非自愿消费,倡导更健康、多元的团建方式,如户外运动、知识分享会等,来重塑平等尊重的职场氛围,让员工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增进彼此了解与合作。

作为职场个体,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职场认同应建立在专业能力与协作精神之上,而非奶茶账单的厚度。当职场人能够勇敢地对不合理的“奶茶社交KPI”说“不”,才有可能让职场关系回归本质。毕竟,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团队,绝不该依赖糖分和咖啡因来维系,而应靠成员间的互信与共赢。只有打破消费主义的枷锁,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职场环境 。

中国蓝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