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基层公务员身处政策落实的最前沿,肩负着打通党中央决策部署 “最后一公里” 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如同沉重枷锁,让基层深陷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泥沼。组织部门唯有将减负向基层一线深化,才能让基层公务员队伍摆脱束缚,实现 “轻车快马”,真正释放基层治理效能,为新征程注入强劲动力。

直面形式主义顽疾,找准减负 “靶点”。形式主义的沉疴痼疾,严重消耗着基层的精力与资源。一些地方会议层层加码,一个政策部署动辄召开四五级会议,基层干部大部分时间耗在 “听会” 上;各类台账报表名目繁多,甚至要求 “一事一档”“一日一记”,干部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整理资料,无暇顾及实际工作。某乡镇干部坦言,每月仅填写报表就需耗费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真正走访群众、解决问题的时间少之又少。这种本末倒置的工作状态,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政策落实自然大打折扣。组织部门深化减负,必须敢于刀刃向内,直面形式主义根源,针对会议泛滥、报表冗余、督查过频等突出问题,精准施策,才能从根本上为基层松绑。

创新机制精准发力,卸掉基层 “重负”。深化基层减负,需要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建立科学有效的减负体系。推行 “多会合一”“无会周” 制度,精简会议数量,提高会议实效,让基层干部从 “泡会” 中解脱出来;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分散的报表系统,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减少重复填报;优化督查考核方式,减少 “痕迹主义” 检查,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让基层干部不再为 “留痕” 而忙碌。例如,浙江省开展 “基层减负攻坚行动”,通过数字化改革打造 “基层治理四平台”,将原本需要多个部门分别填报的 300 余项数据整合至一个平台,基层干部填报工作量减少 70% 以上,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这些创新举措,如同为基层卸下沉重的 “包袱”,让基层公务员轻装上阵,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

减负赋能激发活力,跑出基层 “加速度”。当基层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轻车快马” 的效能便得以充分彰显。减负后的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倾听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们能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在社区治理中,他们可以沉下心来,调解邻里纠纷,优化社区服务。江苏某县在实施基层减负后,基层干部走访群众的频次增加了两倍,收集并解决群众问题数量同比增长 150%,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减负不仅为基层干部 “松了绑”,更为他们 “赋了能”,让他们有信心、有精力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大展拳脚,以 “快马加鞭” 的姿态推动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基层是推动国家发展的 “神经末梢”,基层公务员队伍则是打通 “任督二脉” 的关键力量。组织部门深化减负到一线,让基层公务员队伍 “轻车快马”,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关爱,更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唯有如此,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奋勇前行,以实干实绩书写新时代基层发展的壮丽篇章。(华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