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人物简介:文平,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畜牧兽医本科学历,高级畜牧师。长期奋战在农牧业改革前沿,致力于农技推广工作。2018年被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先进工作者,连续三年荣获省级优秀有机产品检查员称号。2021年在央视13台《今日中国》走进青海栏目对文平会长进行了采访报道。2022年他带领的刚察县生态畜牧业养殖协会被列入青海省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名单,并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年度“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荣誉称号,同时被列入海北州社会组织助推“两地建设”重点社会组织名单。此外,在专业领域成果丰硕,发表各种农业学术论文近30篇。
“青海湖畔水草丰,刚察牛羊肉质娇,智慧牧场联农户,有机品牌销四海”。
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刚察县1000余万亩草场实现有机牧场认证890万亩,成为青海湖北岸最大的有机牧场,吉尔孟、伊克乌兰这两乡牛羊肉已连续8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机基地覆盖1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1974户养殖户,这两个乡每年销售的牛羊肉按有机产品“优质优价”每斤售价比市场价高出6元,户均增收达17181.4元……有机农产品认证犹如一座高质量发展的灯塔,为刚察县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指引着方向并带来了蝶变。而在这座灯塔背后,有一个默默耕耘的有机农产品认证管理体系构建者,他用智慧、汗水和执着,为刚察县筑起了有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坚固屏障。他就是刚察县农牧业绿色有机品牌创建办公室主任、县生态畜牧业养殖协会会长文平。
1994年,从湟源牧校毕业的文平,被分配到刚察县吉尔孟乡畜牧兽医站工作。自此,他的生活便与草原为伴,与牛羊为伍,他用双脚丈量牧区的每一寸土地,深耕基层生产一线,既当动物疫病的“狙击手”,又当新时代农牧业新技术的“传播者”,他与青海湖北岸这片辽阔草原和牧民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期间,他先后在中共刚察县委农办、中共海北州委农办、青海省委督查室工作时,好几次改行或晋升的机会,但是在海东乐都农村出生的他,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对所学的农技专业更是热爱有加。最终,他毅然选择回到他最初的工作地—海宾藏城刚察,投身于自己喜欢的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有机品牌农业培育方面他可谓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干就是十年。
2015年,刚察县成立有机农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平被委以重任,负责全县有机农产品认证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有机产品认证工作作为刚察农牧业结构性调整发展新领域,一个新人开创新领域的他需要从零开头学起。
“当时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啃完了大量相关有机农产品认证管理的书籍,好几本笔记本都记满了有机认证管理的知识要点。”文平回忆道。推进创建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是根据县农牧业生产管理现状标准或质量管理手册的制定,牛羊养殖作为刚察县的最大支柱产业,有机产品认证管理涉及从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涉及到刚察县多个单位部门,并需综合考虑国家和行业等多层面的要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管理工程。
文平带领团队边学习边实践,深入钻研国内外相关有机认证管理知识,逐渐掌握了有机认证的要领和方法。他结合刚察县畜牧业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出“刚察县牦牛藏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操作规程”、“刚察县牦牛藏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质量管理手册”、“刚察县有机养殖基地牧户管理制度”、“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等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有机认证管理标准体系。他主导提交的《刚察县绿色食品认证管理项目实施方案》,首次将遥感监测等数字化手段融入当地牦牛藏羊养殖环节,实现了草场承载力评估、饲草料配比优化等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为解决传统认证周期长、数据碎片化问题,他还积极引入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对合作社养殖环境的温湿度、水质等10多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大幅提升了认证管理检测效率,他还为解决有机产品认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协会+加工销售+生态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有机养殖户有效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机制。
协会是县域有机农产品认证管理主体,作为刚察县绿色有机认证体系的核心构建者,文平带领协会团队不仅建立了覆盖当地全产业链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还从细微之处着手,为牧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项难题。
传统防疫及佩戴耳标过程中,牛羊聚集易引发无序踩踏,导致牲畜受伤,同时徒手保定存在人畜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件事让文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反复查阅外地牛羊防疫经验,甚至跑到工厂与工人师傅探讨,最终引进并改造了牛羊防疫保定栏,在保定栏中配备固定卡位、调整栏距等科学改进后,牛羊保定栏迅速在当地企业、合作社和牧民中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动物防疫及有机追溯耳标佩戴工作效益。
还有一次,文平在一家合作社指导检查有机认证管理工作时,发现牛羊在使用传统铁制饮水槽喝完水时,饮水槽中牛羊饮剩或下雨集留水难以排出,牧民手动倾倒操作繁琐,长期积存水滋生细菌,这在牧民眼里是“小事一桩”,但文平眼里可是有机生产的大忌—根本不符合有机养殖牛羊饮用水的标准。
“有机生产不能存在任何投入品隐患!”他立刻观察饮水槽,忽然茅塞顿开,和工作人员一起拉上饮水槽直奔镇上的机械加工铺子,让师傅在饮水槽两端对称位置打孔,并插入可拆卸的销子。当需要排出积水时,只需拔除其中地势较低的一个橡皮销子,槽内残留水即可通过孔洞自然流出,形成快速排水通道,改进后的饮水槽既方便实用、又能保证水质卫生,还不易生锈。很快就在刚察养殖户中广泛应用。他的这一小小的举措,再次受到养殖牧户的好评。
“细节决定成败。因为做的是高端农产品,所以有机认证管理是一场对生产全程细节把控的一场严格考验。从养殖数量增加到草场生态保护草畜平衡、从牛羊饮水源头的治理到供水系统建设;从牛羊疫病预防诊疗、投入品管控到降低牛羊损亡;从牛羊运输屠宰加工贴标、冷链运输到构建全程追溯体系……在这场与细节的较量中,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文平说。
正是注重每一个细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尽善尽美,文平和农牧科技团队让刚察县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驶上快车道。目前,刚察县域内25个合作社和家庭牧场通过每年国家认监委托机构现场一系列检查及牛羊肉、牛羊饮用水经CMA认证实验室的严格检验检测,7600户养殖户养殖在890万亩上的近63万头只牛羊肉获得 4个项目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至此,刚察基本实现了有机牧场全域认证,并获青海湖北岸最大的有机牧场.。
“刚察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的建设,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是基础,以前有有机,没有绿色产品有点缺憾”。文平说,在他团队近三年努力下,去年刚察两个省级专业合作社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获此证书不但实现了刚察县绿色农产品零的突破,而且丰富了刚察县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创建工作内涵,让广大合作社、养殖户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泉吉乡吉兆生态家庭牧场负责人力布杰去年10月在县城开了家有机牛羊肉销售店,截至目前,销售额已达33万元。
“有机牛羊养殖给我家带来了好收入。按牛羊有机操作规程及质量管理手册养殖,我给家里草场打了三口井供牛羊饮水,每头(只)牛羊都打疫苗,牛羊感冒、拉稀等都是用刚察县有机办给我们配制免费发放的中药制剂……这番操作让我家的每头牛比之前增收1400元,每只羊增收200元”。力布杰高兴地告诉记者。
“让刚察广大养殖户的牛羊肉贴上绿色有机品牌的标示,让牛羊肉实现“优质优价”,这是有机认证管理的最终目的。”文平坚定地说。
“在文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在牛羊养殖过程中推广益生菌及《牛皮蝇》等防治技术应用,使牛羊健康成长,我们镇5个村牛羊肉今年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机认证已惠及我镇900户牧民,现在有的牧民品牌经营的意识提高了,将牛羊肉远销成都、广东等地,收入大幅提升。”沙柳河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才让周在告诉记者。
以科技为犁,文平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开垦出一片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沃土。从刚察牛羊有机产品标准制定、实践摸索出有效认证管理机制、为牛羊配制中药制剂、推广益生菌到有机产品可追溯体系和数字生态构建,他用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了高原有机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高度,让刚察的地标+绿色+有机牦牛藏羊名优特新从草原走向世界餐桌。正如他常说的:“认证不是终点,而是用心打开刚察高原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机认证密码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