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祝县广袤的田野上,轰鸣的机械声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耕作吆喝,一幅现代农业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为了“绘制”这幅画卷,天祝县农牧业机械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农机工程师托有德付出了不少心血。
这些年,托有德始终将“让农机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利器”作为奋斗目标。凭借28年乡镇工作积累的经验,他精准找到天祝农业生产的短板——传统耕作效率低、特色作物缺乏适用机械、机械化服务覆盖不足。为此,他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农机革新攻坚战”。
天祝县农牧业机械推广站站长 托有德:近年来,我们在农牧业机械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农机的拥有量、机械化率不断提升,但是比农业强县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作为技术人员,还要根据产业发展不断探索研究,研究适应的新机具来壮大产业的发展。
面对藜麦产业机械化空白的情况,托有德主动出击,与科研院所、设备厂家联合攻关,两年间,他往返多地调研论证,组织上百次田间试验,成功研制出了2MB-1/4 型藜麦播种机和国内首台雷沃谷神4LZ-10M6 藜麦联合收割机,解决了全国藜麦种植、收获“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难题,实现藜麦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每亩降低成本433元。这一成果不仅解决了天祝藜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为全国藜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畜牧业领域,托有德同样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机械化剪毛技术的推广,创新推行“骨干培训+流动课堂”模式,带领技术团队走遍全县乡镇,累计开展机械化剪毛培训156期,手把手教学,培养技术骨干1740人,辐射带动近4000名牧民掌握新技能。如今,天祝县机械化剪毛量年突破150万只,农牧民年增收3000余万元,20多个“天祝剪毛队”活跃在全国各地大小养殖场,“机械剪毛”成为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面对蔬菜尾菜治理难题,他带领团队用近4年时间,100多项次的试验,在国内率先突破了蔬菜尾菜饲料化青贮的关键技术,并研发制定出了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路线,2024年投入量产6000多吨,不仅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难题,也为养殖业探索出了一条优质饲料来源新途径。
天祝县农牧业机械推广站工程师 王生福:托有德同志是个特别能吃苦,特别爱学习的人,在日常工作中他对我们要求比较严,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他的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天祝县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成果斐然,不但解决了特色产业发展中多项农机的瓶颈难题,还取得了6项国家专利,制定发布了多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单位获评“全国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助力天祝县入选“全国主要农作物(藜麦)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托有德个人荣获“全国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省最美农技人”等称号。
天祝县农牧业机械推广站站长 托有德:我县的产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农机的发展也在日新月异,作为农机人,我们要坚守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不断地学习进步、创新、探索开发,我们的产业发展到哪里,农机就要服务到哪里。
“农业机械化的路没有尽头,只要农民有需要,我们就继续往前冲。”托有德内心中始终坚守着这句诺言。这位扎根田野的“农机先锋”,正以实干担当践行着对农业的热爱,用一台台现代智能农机,在高原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全媒体记者:吕光宇冯曼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