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阳江市江城区城西街道第一埒村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斗鱼产业,村中年青人以手机为新农具,通过直播带货,将一条条热带斗鱼销往全国,短短三年,斗鱼上下游产业链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打造出"中国斗鱼第一村",是绿美阳江将“两山理论”化作乡村振兴成果的生动实践。
现在随记者一起来到中国斗鱼第一村
看看小小斗鱼
如何变为大产业的秘诀
在铺满莲叶的生态池塘里
80后新农人徐肯俯身投喂时
激起层层涟漪
艳丽的斗鱼
在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水中翻腾跃动
这片镶嵌在漠阳江生态廊道中的
养殖基地
由漠阳江大河三面环抱
形成天然生态屏障
密布的水网持续输送优质活水
据了解,中国斗鱼是广东一带特有的观赏鱼,其对生长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被誉为“水质生态检查员”。其体长通常在5到10厘米,城西街道年均22℃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中国斗鱼生长最适宜水温24-27℃完美契合,是斗鱼最为喜爱的生态养殖场。城西自古是阳江的“鱼米之乡”,城西街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探索出“稻田+禾虫”、“莲藕+斗鱼”等生态种养模式,在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
斗鱼养殖户 徐肯:
养斗鱼本来是我一个人,后来带动朋友一起,现在全街道有100多亩。效益好的话一年可产两批,最多三批,每一批产量好能有几万条一亩。
城西街道
是广东最早发展斗鱼产业的地区
2018年,有村民发现
这种田野里土生土长的中国金鱼
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在尝试推向市场时
也受到了市民的喜爱
便开始了小规模的养殖
2023年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让更多的资源向乡村积聚
村里的年轻人认识到
农村也是创业的热土
数位返乡青年敏锐捕捉到
斗鱼在内陆省份十分受欢迎的商机
于是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售卖
让第一埒村的斗鱼一炮而红
迅速带动斗鱼产业规模化和链条化发展
阳江市星光电商传媒有限公司总运营 黄志勇:
自从接触了斗鱼后,线上卖得很好,每天基本都有500单以上,一年的成交额接近50万元,所以斗鱼在市面上是很受欢迎的。街道全力扶持我们做电商,无论是货源、供应商等各方面,他们都会提供帮助。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实施之年开始起步的城西街道斗鱼产业
现如今也呈现出初步见效的成果
据了解,截至2024年
城西街道中国斗鱼养殖面积
由2022年的10多亩
迅速突破到100多亩
斗鱼年销售额由2022年的10多万元
突破到4000万元
全产业链产值更是突破8000万元
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1000人
全村共建起500多家网店
从业电商的村民和企业200多家
其中从事斗鱼观赏鱼销售的有56户
在全网各平台经营店铺300多家
如今
第一埒村的中国斗鱼
“霸屏”各大电商平台
去年销售超亿尾
城西街道第一埒村书记 朱远超:
在电商引领下,我们村特色农业斗鱼在2024年产值超过了8000万,基本上在抖音、淘宝、拼多多这几个平台里面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2025年后,我们要围绕区域品牌IP,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有本地特色的品牌。
江城区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 许文霆:
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斗鱼产业的全产业链链条。我们在第一埒村主要是用于电商的售卖,我们在龙湾村、阮西村是专门来养殖斗鱼。还对它的生命周期等一系列研发,争取开发出不同品类的斗鱼产品。
据介绍,城西街道目前已成功选育了巨普、藏普、奥红等多个特色斗鱼品种,年繁育苗种数量近1亿尾。
为拓展服务链,城西街道与阳江广播电视台联手,建设一埒电商园和阳江广播电视台创新创业基地,在阳江广播电视台官方平台漠阳商城专门开辟斗鱼销售区,开设线下漠阳商城城西店,规划形成斗鱼电商运营核心区、智慧养殖集群、物流集散基地、种苗繁育中心、配套产业园区和文旅融合示范区六大功能板块,进一步延伸斗鱼的产业链,开发智能温控鱼缸、观赏造景等水族用品,拉动城西街道更多企业参与到斗鱼产业当中,争取产值突破亿元目标,打响“中国斗鱼第一村”名号,助力“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来源 | 阳江新闻
记者 | 李茵 曾钟锐
摄像 | 梁庆提
编辑 | 林俏岐
审核 | 梁剑华 梁胜
终审 | 黄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