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组共同的愿景和目标。自“大高三”战略实施以来,他们已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创造了辉煌成绩:高考一本上线率逐年稳步提升,今年3月的南京市一模考试中,本一和本二推进率均位居全南京市第一。
2024届高考中,学校纯文化本一率超过50%,本科率突破90%,强化班学生被“双一流”及211高校录取的比例超过50%,生均推进5000余名。近年来,多名优秀毕业生被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辽宁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陆军军医大学等985、211和双一流大学录取。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诸多关键因素。”在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主任于冬眼里,责任、敬业和协作是团队的群体特征。5月7日,高考倒计时30天,现代快报“身边的好老师”栏目走近他们。通过视频,一起探秘南大附中弘毅之师2025届高三组。
“大高三”战略三年整体规划,特别是高一高二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为学生构建了扎实的知识体系。精准化教学模式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状况,针对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因材施教。团队协作也是关键,各学科备课组紧密合作,资源共享,共同研讨教学策略和备考计划。视频中,一名高马尾女生从高一、高二走廊穿行而过,镜头来到了高三(1)班的课堂。中学政治正高级教师曹金龙和鼓楼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高毅正分别给学生上着专题课。隔壁的空教室里, 鼓楼区优青培育对象熊林菲老师正在利用大课间休息时间,为目标冲击985和211高校的学子们提供个性化辅导,师生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化学题目。
“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卓越的协作能力”是南大附中2025届高三年级老师的共同特征。老师们在全身心投入日常教学的同时,还经常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视频中,江苏省级课题主持人、高三(4)班班主任徐伟和学生正漫步在操场上的蔷薇花墙下,师生们边走边交流着未来理想的大学、时间管理等话题。操场另一侧的玫瑰花圃旁,徐伟老师边给学生们讲解地理题目边做重点记号。高三(3)班班主任、鼓楼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丁冠群老师正和学生在高三年级走廊的花坛边复习历史知识点。鼓楼区教学先进个人杜娟老师正耐心地帮学生们过英语单词、辅导语法……盛放的满墙蔷薇和玫瑰花朵将见证学生们梦想成真的高光时刻。
高三(7)班的地理课堂上,张帆老师即便身体不舒服,嗓子沙哑时,依然戴着“小蜜蜂”坚持把课上完。这完美诠释了百卅南大附中弘毅之师的敬业精神。
“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上,数学组老师们积极分享教学心得和最新教学资源,遇到教学难题时共同研讨攻克。特别是在二轮复习阶段,大家重点进行微专题探讨,轮流开设组内交流课,效果显著。这完美诠释了百卅南大附中弘毅之师的协作精神。”视频中, 鼓楼区“优质课”比赛特等奖赵忆老师化身数学组的老师,正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顾翔荟则和组里的其他老师一样坐在座位上认真地边听边记录。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杨佳老师则上台点评、总结,提出自己的教学观点。
6年来,在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每个班级的老师都坚持开好班级组会。以每次的南京市统考为契机,他们会在质量分析会后的一周内,开完所有班的班级组会。班级组会以班主任为主导,和任课老师一起对学生逐个分析,重点找出学生的增长点,提出行之有效的提升措施,力求让学生离目标更近一步。会上,所有任课老师还探讨班级的整体发展情况,不仅谈班级问题,更提出改进措施,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建设班级。通过班级组会形式,团结了所有老师,大家齐心协力地助力每个班级乃至整个团队的稳步前进。
通讯员 陈雅秋 杨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戴明夷 刘惠勤/文
马文心/编导 李广冬 张浩然 何刘/摄像 孙佩佩/后期
赵梦颖/化妆 顾子臻/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