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小档案


王灏宸

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毕业生

2024年高考693分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未央书院数理基础科学与软件工程专业

凌晨1时半的台灯、摞成山的试卷、食堂路上的奔跑,课本上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这就是我高中时期的画像。

三年前,我和所有新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双眼发亮地听着学长分享经验。他们笔记本上五彩的标记、抽屉里翻烂的错题本、脱口而出的解题技巧,在我眼里都是通往名校的密码。那时的我坚信:只要复制这套方法,我就能复制他们的成功。坐在下面的我无比兴奋与激动,甚至憧憬着将来有一天我也可以分享着自己的学习体验与方法。

直到高考前持续高烧的那一周,我才终于明白:学习从来不是一场模仿秀,而是一场量身定制的远行。

迷茫的“复制粘贴”岁月

那个炎热的9月,我怀揣着对高中生活的无限憧憬踏入校园。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新的课程、新的老师、新的学习节奏,一切都要重新适应。那时的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只能机械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老师让预习哪一章,我就看哪一章;老师布置什么作业,我就做什么作业。

一个月后,当我刚刚适应了高中生活的节奏时,身边的同学们却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人喜欢在清晨大声朗读课文,有人习惯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有人则热衷于刷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班里那个英语特别好的男生——一个理科超强却能把英语学到年级前十的“异类”。众所周知,男生对于语言的学习经常是不如女生的,但他的英语能力超过了班里许多人(包括我),英语单科年级前十是他的家常便饭。

直到我和他做了同桌,我才惊讶地发现,他对于英语学习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拼命扩大词汇量。他经常在课本上画一些单词,我一看傻眼了,一个我都不会。于是之后的我就开始买一些英语阅读理解,遇到不会的单词就查阅,并且记录到笔记本上。当第二次遇到同样的单词时,如果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再记,直到记住为止。一开始可能没有效果,但坚持了半年,词汇量不断上涨,最终英语成绩也有所进步。

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循环

同桌不但英语成绩好,其他科目成绩也很好,当时基本都能排在年级前五。如此耀眼的成绩,不断吸引着我,让我羡慕着他。于是我便不断地从他的身上寻找更多的方法。不久我便发现,他的学习模式和我有些类似:拼命学。也许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学得更加拼命,高一晚上就学到凌晨1时对我来说便是常事。可我当时没有想到的是,一味地学习、模仿终究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他熬夜到凌晨1时,我也跟着熬;他课间不休息继续学习,我也照做;他甚至有一套独特的错题整理方法,我也全盘照搬。高一高二那两年,我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学习机器”:为了节省时间,我经常是买了晚饭就边吃边往教室跑;周末别人出去玩,我就在家刷题;寒暑假更是制定了严苛的学习计划。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就像着了魔一样。来自小县城的我,内心始终有个声音在说:“不拼命学习,你就永远走不出这个地方。”这种压力驱使我不断压榨自己的每一分精力。表面上看,我的成绩确实在稳步提升,但没有人知道,我的内心早已疲惫不堪。

在内耗中觉醒

刚到高三时,我又像高一时重新陷入了迷茫。高三的复习,我应当怎么办?做知识点的复习?刷整卷?还是做一些专项练习?我不知道,只好按着自己的性子,一点点摸索。高一高二我那极大的内源压力延续到高三,加上巨大的外源压力,让我无法喘息。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只有更加拼命地学。但在拼命学习的背后,我早已默默地情绪崩溃。可能是自己不太善于表达吧,我很少去宣泄那积压已久的情绪,很多时候都会默默地承受着。高一高二拼命学的方式延续到高三,一直让我处于极大的精神内耗之中。在晚上,那种崩溃的情绪像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样,随时会把我拉入深渊。想崩溃,不敢崩溃;想晚上默默哭泣,却发现自己根本哭不出来。

其实整个高三,我还没有高一高二拼。因为我知道,无脑地拼命只会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差。我开始尝试让自己慢下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节奏,尝试让自己崩溃的心情变得好一些。但最终这个尝试还是在巨大的压力下显得微不足道。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物理出现了岔子,在考试中连连失利,屡次被物理老师约谈。在这种压力下,我便开始厌恶起了物理课。一切隐藏的崩溃情绪和巨大压力最终在生理上爆发:在高考前的一个月,我连续高烧了一个星期......最终,在高烧后,我开始真正慢了下来,让自己的学习强度能够与我的身体相匹配。

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基因

从高一高二的“拼命三郎式”学习,到高三的崩溃,其实根本原因是我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关于学习方法谁都听过很多,但我想很少有人能够勇于尝试,并做出取舍,让学习之路更好地与自己相配。如果高一高二没有盲目模仿他人而更加拼命,高三也许就不会崩溃。当然这和那位同学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最终用自己的学习之路完美地走过了高中三年。假如我当时能够发现拼命学习并不适合自己,早点慢下来,也许我的高三就不会崩溃,我也可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学习之路因人而异。在日常学习中善于发现好的学习方法,无论是学长学姐的分享,还是同学的学习方法,抑或是老师的教导,都是发现好的学习方法的来源。但好的学习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你无需因舍弃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而认为自己是一位失败者。当你觉得这种学习方法让自己感到极大不适时,请你继续探索,去寻找一条属于你的学习之路吧。正如古人所言: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成功的道路很多,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记者黄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