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姐妹们,我是萌芽。

今天想跟大家聊个老生常谈、却总是让人头疼的话题:数学计算。

常言道:“数学想学好,计算躲不了。

最近我社群不少姐妹都提到了类似的困惑:

孩子学奥数时,比如裂项题,总是死记公式,原理没吃透,越学越懵; 三年级孩子做题思路都对,可每次最后一步算错了,急人!

正巧那段时间,我们请来了派培优数学课强基竞赛研究中心主任、“希望学”强基体系创始人李昊伟老师,为社群姐妹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计算力讲座。

还没等我开口,李老师就用他专业而清晰的讲解,帮大家把“计算到底难在哪、该怎么补”讲透了。



这场答疑结束后,我和昊伟老师又私下聊了很久,越聊越觉得——“计算”真的是绝大多数孩子的软肋。

很多时候,孩子的数学成绩“看起来”是粗心:概念懂了,思路也对,最后一步却又算错了。

归根结底,还是计算力不扎实,大脑算力跟不上。

尤其到了中高年级,题量大、时间紧、难度高,计算能力一旦不过关,就容易陷入“越学越错、越错越慌”的恶性循环。

所以在我家的辅导里,计算训练始终是核心重点。

你可能没注意——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计算难题贯穿始终。

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计算难点”,像一道道关卡,必须一一攻克。

于是我和昊伟老师聊起来,我问他:

能不能把一到六年级所有和计算相关的重点题型、易错点和提升方法,系统梳理出来,帮更多家庭避开那些反复踩坑的弯路?


于是我当即和李昊伟老师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很快,他就整理出了一份小学阶段“计算能力”全景图

小低、小中、小高三个阶段,分别梳理了校内数学与竞赛体系中常见的计算题型和关键知识点。

整整十页内容,都是李老师多年教研经验的精华,干货满满,极具参考价值



(很多听完讲座的姐妹都表示“这才是真正有用的计算指导”!稍后我也会挑一些重点内容跟大家拆解;完整版PDF可以进群找小助理领取~)

这份资料真正做到了两件事:

✅ 从年级维度+考试类型,清晰划分计算的学习重难点

✅ 明确告诉你:每个阶段到底该学什么、考什么、怎么补什么

不仅帮你看清了孩子当前计算卡在哪个环节,也能让你清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说到底,孩子计算出错看似五花八门,但根本原因常常是一样的:前置知识没学扎实。

说到底,孩子计算出错,看起来是粗心、马虎,实则大多源于前置知识没打牢。

什么是前置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当前知识点的基础依托

小学数学是六年一贯、层层递进的结构——前面没学好,后面必定吃力。

比如:

  • 五年级开始学小数除法,很多孩子频繁出错,根源其实在于三四年级乘除法的薄弱;

  • 六年级搞不清运算顺序,可能是二年级竖式和进位退位就没练扎实。


计算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螺旋上升、逐步递进的过程。

我们以人教版数学为例,按年级整理了小学六年计算类题目的关键前置知识点,方便大家对照查缺。

孩子除法总错?别急着练除法题,先回去把乘法练扎实;

孩子总算错小数?多半是整数加减乘除不牢靠。

一旦发现计算问题,第一步不是狂刷题,而是回溯前置知识,精准补漏。

这份清单就是帮你快速定位问题、对症练习的工具,下面是部分节选内容。



光知道每个年级要学什么还不够——

现在的数学,早已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掌握,更是选拔性学科。

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学习重点:

  • 小低阶段:以加减法为主,打好数感和计算基础

  • 小中阶段:进入乘除法系统训练,建立运算规则意识

  • 小高阶段:小数、分数和四则混合运算全面展开,难度升级

而不同类型的考试,对计算的要求也完全不同:

  • 校内考试重在准确率与概念运用,难度适中,更侧重基础扎实度

  • 奥数与竞赛则更强调技巧性与灵活性,比如换元法、凑整法、拆数补法等,需要更强的数感和策略思维

接下来,我将结合这份资料,带大家系统梳理:

小学各年级在不同考试中,计算到底“怎么考”“考什么”。

小低年级(1-2年级)

低年级阶段,孩子需要掌握三位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概念)表内乘除法的计算,重点在于加减的运算

下面这张图是校内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如果家里有一、二年级的娃,那么这张图可以保存下来,日常练习中就着重找这些内容来攻克。


虽然都是加减计算,但我们还能发现,不同的考试中考的形式也不同。

校内数学较为简单,普遍都是列竖式结算,有难度的就是基础竖式谜,这些题孩子们都做过。


但在数学竞赛中,除了要求孩子掌握基础的计算功底外,还更看重孩子对计算思维的理解

所以在数学竞赛中,小低阶段的孩子还需要掌握:

  • 百以内的加减法巧算,如凑整法、添补法、分组法、位值原理等;

  • 找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 三位数方框型和字母型的竖式谜;

  • 巧填算符;简单的定义新运算。

比如希望杯的经典题型——图形竖式谜。


还有如YMO的斐波那契数列、位值原理等题型。


IHC培训的填数游戏、巧填算符等。


小中年级(3-4年级)

小中阶段,孩子需要打好整数计算的基础和四则运算定律的技巧,学习的重点更倾向于乘除的运算

下图是校内的要求,在乘除学习之外,还有小数、分数的认识及简单计算,为小高阶段的混合运算做准备。


校内考试基础题较简单,只要耐心计算就可以了,拓展题和难题形式更灵活一些,但难度也不会太高。



在数学竞赛中,则更看重技巧的运用,比如:

  • 乘除法运算,如凑整法、拆数补法、商不变的性质、添去括号;

  • 四则混合运算,如乘法分配律;

  • 乘除法竖式谜;

  • 用字母表示数;

  • 等差数列的计算;

  • 特殊数列的计算;

  • 头同尾合十。

比如三年级YMO头同尾合十、特殊数巧算等题型,这类题数字一般都很大,如果硬算就会越算越复杂。


还有如四年级希望杯中出现的四则混合运算题,也是竞赛中常见的一类题型:


小高年级(5-6年级)

小高阶段对孩子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计算


这个阶段需要孩子充分理解分数、小数的逻辑关系,并掌握彼此之间的转换及运算。

考的题目不难,但难就难在各类数的处理,数字一复杂,孩子算起来就容易出错。



数学竞赛对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不仅数字更复杂、还需要孩子算对、算快,这就少不了以下这些知识的助力:

  • 小数巧算

  • 分数巧算

  • 分数裂项

  • 连分数

  • 平方和与平方差公式

比如希望杯的分数裂项、连分数等题,这类题数字大又复杂(通常会有四位数如“2022”且难以约分)。




以上就是我从李昊伟老师那里学到的——小学阶段计算能力的完整分层体系,按年级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各不相同。

横向来看,校内考试偏基础,侧重计算准确率


竞赛类考试则更注重技巧与灵活度,不仅要求基本功扎实,还需掌握诸如凑整法、拆数法、换元法等高效策略。

具体每个年级学什么、怎么考,李老师都已经整理进这份资料中。


有需要的姐妹在文末点赞和转发,在“萌芽研究所BUD”公众号消息框回复“小学计算”,就可以获得这份资料啦。

昨天早上曹争老师还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派培优幼小衔接班本月正式上线啦!

这对正在读大班的孩子来说,真的是超前一步的好机会。

本次课程分为两个班型:

零基础班:适合没有拓展经验的孩子
进阶班:针对有过摩比、小猴、学而思等思维课基础的孩子,通过测评分班,最高能直升竞赛班

也就是说,从大班起就能走上系统化的小奥路径,真·赢在起跑线,我都羡慕了。

我今天给弟弟上派培优数学课,是因为它真的是中国奥数体系里难得的“小班名师直播课”——

打通校内拓展、浅奥到深奥,进则竞赛大神,退则校内满分。

适合大班到初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数学成为每个孩子的优势学科。

点击预约报名

加入我们的咨询群,还有数学能力水平的测评,以及一份超实用的资料包——《小学奥数题型与解题思路》大全(133页)。


涵盖浅奥七大模块的核心知识点与典型题型,适合巩固拓展一体化使用。

群内还不定期有关于培优路径、浅奥体系、竞赛活动的讲座分享,感兴趣的姐妹欢迎进群领取~!

▲扫码添加小助手入群

以上,共勉。Yours,萌芽~



感谢你的 点赞 推荐 和 转发,咱们不走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