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赏罚分明,是我军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在抗美援朝期间,曾有5位师级干部因犯下重大错误被彭总就地撤职。
那么,他们分别是谁?又犯了什么错误呢?让志愿军司令部做出这样有违常规的处置呢?在1955年,这五位将领又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有没有受到影响呢?
第一位,63军189师师长许诚,犹豫不决,贻误战机。
许诚是江西宁都人,早年担任过彭总的警卫员。在第五次战役强渡临津江时,他因犹豫不决、未及时配合友军行动,导致189师错失战机,后续部队暴露于美军轰炸之下。
彭总亲自下令将其撤职,改由政委蔡长元接任。尽管许诚被免职,但其早年战功仍被认可。1955年他获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后任天津警备区政委等职,晚年以副军级待遇离休。
第二位,第42军124师政委季铁中,因贻误战机被撤职
季铁中作为师政委,在第二次战役大同江阻击战中,与师长苏克之产生分歧。他坚持等待125师支援,导致延误战机十余小时,美军得以逃脱。战后被火线撤职,调任东北军区文化干校任校长。
1955年,他以东北工程兵政委身份被授予大校军衔,后参与大庆石油会战并担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1985年病逝。
第三位和第四位,27军88师师长吴大林及政委龚杰
长津湖战役中,88师因师长吴大林和政委龚杰的指挥失误多次贻误战机:先是因大雪推迟行军,后遭美军轰炸导致部队混乱,最终未能按时抵达阻击位置。
战后两人被以“怯战”罪名撤职,88师番号被撤销。吴大林调任锦州军分区司令员,龚杰任镇江军分区第二政委。
1955年两人均被授予大校军衔,但吴大林至死对处分耿耿于怀,龚杰则在1976年被选为毛主席守灵人员。
第五位,第60军180师师长郑其贵,志愿军唯一整师建制失利
郑其贵是安徽金寨人,16岁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他指挥的180师因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穿插陷入重围。尽管郑其贵下令集中突围,但部队损失惨重,牺牲3000余人,被俘3000余人,全师建制被打散。
战后,彭总震怒,郑其贵被撤职审查,降为团级干部。1955年授衔时,他仅被授予上校军衔,1963年晋升大校。晚年他始终对180师的失利耿耿于怀,临终遗言称“要去见牺牲的战友”。
综合情况来看,这五位将领的撤职原因,多与战场决策失误有关,但背后也折射出志愿军在装备、后勤上的巨大劣势。例如180师被围时通讯中断、补给断绝;长津湖战役中88师因严寒和美军空中优势陷入被动。尽管他们被追责,但历史并未完全否定其贡献:许诚、季铁中等人在后续工作中仍为国家建设出力,郑其贵、吴大林等人也保留了基本军职待遇。
1955年授衔时,除许诚后来晋升少将外,其余多为大校或上校,可见战场处分对军衔评定确有影响,但组织仍综合考虑了其革命资历与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