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跨越空间的特殊调解在焦家湾街道嘉峪关东路社区上演。在白银工作的租客小陈因异地工作而拖欠房租,房东张女士多次催缴未果,双方爆发激烈争执。社区网格员化身“矛盾融化剂”,通过3小时视频调解促成和解,更以“视频搬家”服务破解异地搬迁难题,生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的温度。

房东租客有矛盾

网格员多方调解

“房子空置两个月,租客既不交租也不搬走!”接到房东张女士的紧急来电时,网格员小马敏锐地觉察到了纠纷背后的特殊情境——租客小陈因驻外地工作,长期空置房屋,因经济压力拖延支付三、四月房租,而房东因房贷压力坚持要求立即清退。双方在多次电话争吵中情绪失控,押金抵扣、物品归属等问题让矛盾不断升级。

通过与当事双方沟通,了解详细情况后,网格员小马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分头与双方展开深度沟通。通过展示小陈工作调令、租房合同等资料,引导张女士理解年轻租客职场变动的难处;向小陈解读《房屋租赁管理条例》,明晰其拖欠行为造成的法律风险。当得知小陈近期资金周转困难时,网格员顺势提议“押金抵扣租金、免除滞纳金”的折中方案,最终促成双方在云端握手言和。

“三员机制”

筑牢社区治理根基

面对小陈无法立即返程搬离的困境,网格员开创“视频见证搬迁”服务模式。网格员全程开启视频连线,逐件清点衣物、被褥等私人物品,采用“编号封箱+定位水印照片”的流程,将23件打包行李暂存门卫室。

“没想到隔着屏幕也能这么安心!”小陈看着实时传输的搬迁画面感慨道。张女士也主动放弃追究责任:“看到网格员这么耐心细致、不辞辛劳地为我们解决问题,我相信年轻人确实不容易。”

这场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嘉峪关东路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职能作用的生动实践。作为政策法规“宣讲员”,精准解读租赁双方权责边界;担当邻里关系“润滑剂”,以共情沟通消解对立情绪;搭建资源对接“彩虹桥”,创新数字化手段破解执行难题。“我们要让每个突发矛盾都成为增进社区信任的契机。”网格员小马表示。

随着打包行李的封箱胶带轻轻落下,这场跨越近百公里的纠纷画上了一个温情的句号。当房东收起账本里的计较,租客拾起承诺的重量,网格员以智慧与温度填平分歧的沟壑,社区共同体意识正在这样的“破冰行动”中悄然生长。正如小陈在感谢视频中所说:“冰冷的屏幕那头,我触摸到了最有温度的公平。”“太感谢你们了,帮了我这么多,化解了我们的矛盾。你们是我见过最好的网格员,让我切实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