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媛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健康促进中心

体检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但许多人在选择体检项目和解读报告时,常陷入误区。有人因“怕麻烦”忽略关键检查,有人因怕尴尬拒绝一些检查项目,也有人因“过度担忧”而盲目加项。

今天,带您揭秘体检的六大误区,让体检真正成为健康的“晴雨表”。


健康时报图

1. 体检套餐越贵越好?

错!项目越多≠效果越好

部分体检者认为“全面筛查”等同于“高价套餐”,实则不然。

正确方式:基础项目(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个性化加项(结合年龄、职业、家族史选择专项检查,如:IT程序员加查颈椎摄片、长期吸烟者加做低剂量胸部CT平扫、有胃肠道恶性肿瘤家族史者加做胃肠镜),才是真正高性价比体检!

2. 年轻人不用体检?

错!无症状≠无风险

无症状≠无风险!疾病可不会看你身份证!早期胃癌、肝癌往往隐匿性强,越来越多疾病出现年轻化趋势。所以,健康体检安排!

尤其以下几类年轻人需警惕:

(1)长期熬夜、久坐的职场打工人

(2)长期高油盐饮食的外卖族

(3)有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家族史的年轻人

(4)体检异常但未及时随访的亚健康群体

3. 所有人共用一套体检模板?

错!不同年龄段有差异

举个例子:

(1)20~40岁的青年群体可以在基础项目上增加甲状腺/乳腺/幽门螺杆菌检测等项目;

(2)40~60岁的中年群体则可以加码胃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排查。

同龄人用同一套餐就够了?也不是。

即便年龄一样,还需考虑性别差异、既往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因此体检需求也应该有差异。

所以体检方案不应“一刀切”,体检套餐的选择要个性化。

4. 体检当天不能服药?

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日常用药主要分为4部分:

(1)降压药照常吃;

(2)降糖药先不吃,随身带来;

(3)维生素、保健品可暂停一天;

(4)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吃不准的,直接问医生。

特别提醒:擅自停用抗凝药可能引发血栓风险!糖尿病患者空腹体检应携带应急糖果。

5. 便检尴尬又麻烦,放弃?

错!别随意弃检

别急着放弃便检,大便可是消化道疾病的“预警哨兵”

大便常规能发现隐血阳性(早期肠癌信号)、寄生虫感染、肠道炎症指标等问题,因此不要随意弃检咯!

如实在不想在医院里进行,可带密封盒回家操作,避开经期及痔疮出血期,1小时内送检最佳。

6. 体检报告回家就压箱底?

错!认真看很重要

很多人在拿到完整的体检报告前可能已查看过各项检查结果和化验数据,因此往往会忽略主检医生汇总的体检小结。

体检的真正价值在于后续管理,认真阅读报告很重要!

除了需要立即就诊的红色预警外,那些年你错过的重点还有:

(1)“建议复查”≈系统弹窗警告

(2)“随访观察”=健康进入观察期,记得要改善生活方式

要逐条落实主检医生的建议,该就诊就诊,该复查复查,不要让体检报告压箱底。

体检不是走过场,既要避免盲目求全,也要防止遗漏了关键项目。避开以上6大坑,选对项目+读懂报告+及时跟进+定期随访,愿每一次检查,都成为您延展生命质量的基石。


精选

文章

本文源自:2025-04-29邵逸夫医院《体检这8个雷区你踩过几个?看完记得避坑!》,部分内容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王楠

审稿:鲁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