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忙时节,黑木耳春季培育正当其时。汪清县鸡冠乡鸡冠村,124栋吊袋木耳大棚纵横铺展,数以万计的菌袋整齐垂挂,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碌作业,为新一轮丰收打下基础。
5月4日,在该村吊袋木耳大棚,一排排菌包整齐垂落,好似层层“帘幕”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工作人员双手翻飞,熟练地将菌包精准地挂在架线上,动作娴熟而利落,干劲十足,现场呈现出一派忙碌的劳作景象,处处洋溢着春日里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我们这环境适宜、水资源好,为黑木耳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去年7月份,我们投资建设了124栋吊袋大棚和30栋晾晒棚,目前,已经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吉林省吉冠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岩介绍,项目建设期间,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就近就地吸纳农户47人务工就业。现在建成后,每年可种植黑木耳菌包300万袋,年产黑木耳30余万斤,产值近1000万元,每年收取项目收益金100万元,并带动脱贫户和普通群众务工就业300余人。
据了解,挂袋木耳大棚与传统露天摆放相比,更为节省空间。这种立体栽培方式不仅能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保证品质,而且采摘方便。这里的黑木耳可比市场提前一个月上市,大大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益。除经济效益可观外,木耳基地带动就业的能力也逐渐显现。每年种植和采摘期,周边的群众也积极参与木耳菌棒养菌、打孔、吊袋、地摆、采摘、晾晒等工序作业。
“我在这干了快两个月了,每天工资200元,离家近还挣钱,太好啦!”村民孙纪胜说,吊袋大棚离家很近,只要有活儿,每天都能来做,让他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愿望。
来源:汪清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