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为基 素养为根 育人为本——专家点评2025等级考化学科目试卷

2025年5月5日上午,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科目顺利开考。市教育考试院在考试结束后邀请专家从试卷结构、内容安排、情境设置、能力考查以及教学导向等多个维度对化学试卷进行了深度评析。专家一致认为,试卷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试卷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立德树人,彰显学科育人功能

试卷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例如,“锗的工业提取”以我国在锗资源开发技术上居世界领先地位为背景,展现了化学科学在国防军工及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试题通过呈现锗精矿提炼过程中的氧化焙烧、真空还原等工艺,让学生体会化学科学对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情境真实,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试卷注重创设真实情境,以递进式设问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碳酸丙烯酯的合成”围绕元素电负性比较、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等问题展开,并要求学生结合绿色化学理念对不同合成工艺进行评价,考查学生在复杂情境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试卷中涉及的“钨元素命名的化学史实”“抗高血压药福辛普利中间体的合成”“含铁配合物的分析”等情境素材也都立足于真实科研背景或工业实践,体现了情境的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体验学以致用的学科价值。

三、聚焦素养,突出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

试卷着力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抗高血压药福辛普利中间体的合成”要求学生根据反应条件和实验现象分析有机物结构变化并理解其规律,突出了基于证据推理结论的思维过程。又如,“钨酸钙陶瓷薄膜材料”通过分析晶胞结构和电极反应考查了宏微结合、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再如,“单质锗样品含量的测定”“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等均以实验探究过程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真实科研过程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此外,试题设计注重开放性和综合性,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规范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守正创新,强化课程核心价值

试卷坚持守正创新,立足课程内容,引导师生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转变。例如,“铁粉与硫粉的反应”“铁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金属具有金属光泽的原因”等,均以教材核心内容为素材进行设计,着力考查学生对学科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工业盐酸中含铁配合物的含量计算”要求学生在理解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基础上建构认知模型,并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既体现了课标、教材理念的引领性,又展现了学科知识应用的创新性。

综上所述,试卷立足基础,聚焦素养,考查内容全面,呈现形式多样,突出实践应用,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又展现了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聚焦高质量发展 深化学科核心素养——专家点评2025等级考思想政治科目试卷

2025年5月5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思想政治等级性考试顺利举行。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试卷进行深度评析。专家一致认为,试卷立足高质量发展,深化核心素养的立意,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课程理念,结构合理、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命题要求。试卷围绕乡村振兴的“沪派江南”模式、社会治理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全球治理的中国标准与国际的相通相容等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真实情境问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一、呼应国家战略,深化政治认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试卷中三大情境的设计,直接呼应了国家重大战略。“沪派江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上海实践,它将上海的文化传统与当下的乡村振兴实践结合起来,展现了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独特路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则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鲜活案例,探讨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如何赋能基层社区治理,以自治、法治与德治的融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则应和着中国从要素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的战略转变,引领学生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深入思考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通过国家重大战略的呈现,激发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民族自豪感。

二、推进高质量发展,树立科学精神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试卷中的情境设计,巧妙涵盖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要求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沪派江南”生动诠释了城乡融合与要素流动的新发展理念。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制度型开放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中外标准互认、衔接与协同发展,以及中国标准跃升为国际标准,充分展现了我国推进完善全球治理,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城乡融合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都是基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深化青年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

三、激发角色代入感,增强法治意识、参与意识

试卷选择了日常生活情境作为议题材料。“沪派江南”有江海河泾塑造上海郊野肌理的生动图景,草莓之乡的产业化情境以及全球科创小镇的空间布局,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情境感,最后落脚到如何吸引青年才俊的设问,激发了学生的角色代入感。通过“法治带头人”老张解决社区纠纷的故事,要求学生撰写面对不同行动主体的劝阻话语,完善《住户守则》条款,更是运用了学生熟知的角色扮演规则。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标准跃升为国际标准的案例,更是引发学生的共鸣,油然产生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决心。

试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政治站位高远,育人导向明确,有助于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树立科学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参与能力,坚定政治信念。


素养立意 实验为基 思维为核——专家点评202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科目试卷

2025年5月5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物理等级性考试顺利举行。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试卷进行深度评析。专家一致认为,试卷体现了“素养立意 实验为基 思维为核”的物理学科特色,考试内容符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理念与要求。试卷以“情境”统领试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试卷覆盖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主客观题分布合理,阅读量和思维量适当。试卷依据课标,紧扣教材,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一、践行“双新”理念,聚焦素养考查

试卷以课标为依据,设计考试内容。试卷根据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落实到各主题情境的试题中,从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以及能量观念等方面考查“物理观念”素养,从模型建构、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等要素全面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水平。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试卷不仅专设“光学实验”主题情境,还在其他主题情境中融入实验类试题,分别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环节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水平,体现了“实验为基 思维为核”的物理学科特色。试卷在实验情境和真实情境中考查“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如在“光学实验”“滑动变阻器”情境中,重点考查了考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再生制动与气囊减震”情境中,设计了与汽车节约能源及汽车安全相关的试题,以增强考生的节能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发挥评价功能,体现两个“有利于”

物理等级性考试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要有利于引导物理教学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试卷很好地兼顾了这两个“有利于”。如“再生制动与气囊减震”是真实性、综合性较强的主题情境,涉及电磁感应、牛顿运动定律、气体实验定律和简谐运动等重点知识,能较为全面地考查考生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及准确表述能力,具有较好的选拔性。再如“光学实验”是侧重考查考生实验能力的主题情境,分别考查了光的干涉、偏振、玻璃折射率测量等实验,这些试题均创编自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既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实验的掌握情况,又能引导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学生实验,把“物理实验”作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

三、“情境”统领试题,试卷结构规范

试卷以“情境”统领,共创设了六个主题情境,分别侧重于物理实验、物理学史、物理模型、成果应用等,其情境构成了具有一定真实性、探究性、综合性、互补性的有机整体。在每一个主题情境下,设计数目不等的与情境密切相关的试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计算、简答和论证等,形式丰富,功能互补。在考查内容上,试卷尽可能覆盖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核心知识重点考查。

整卷六个主题情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递进,每个主题下的若干小题按照由易到难排序。试卷在素养水平考查上由低到高排序,以“物理模型”为例,基本按照“认识模型、应用模型、论证模型”设置,形成了良好的目标梯度。整卷的递进性较好,适合于不同能力的考生拾级而上,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