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市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不少住宅小区周边的在建工地频繁出现扰民问题,噪声扬尘等滚滚来袭,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们的正常生活,还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连日来,帮忙君实地探访多个施工现场,开展测评。

民声调研

噪声轰鸣

惊天动地

徐汇区冠生园路习勤路口

普陀区新村路(新沪路至大华路)

在徐汇区冠生园路习勤路口,煤气管道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机械作业声不断轰鸣。深夜11时过后,附近居民陈先生和家人仍辗转难眠。

连续好多天夜间施工,大型铲车敲砸路面是惊天动地,阿拉觉得整个房子都像小船一样在晃。

帮忙君到达时,“哐哐哐”的金属撞击声不绝于耳,一台黄色铲车高举机械臂反复凿击人行道路面,石块飞溅、尘土飞扬。虽然黄色管道上标注着“燃气老化管道更新改造中,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但工地四周却不见施工铭牌,居民们根本不知道该找谁讨要这份“耳根子的清静”。一说起工地里的“大阵仗”,对面小区的张阿姨连连摇头:

夜里声音就像在耳边放炮仗,小囡被吓得哭到半夜。

周边居民透露,施工从晚上10时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很多老年居民因噪声有的导致心脏不适,有的只能每晚靠安眠药入睡。



施工侵扰周边小区居民

傍晚7时许,普陀区新村路新沪路至大华路段,工人们正在路中央露天切割钢管,蓝光刺眼、火星四溅,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呛得人不停咳嗽。整个超过600平方米的施工区域几乎没有任何围挡,更缺乏防尘降噪设施。

住在沿街居民楼4楼的陈先生用手机实测,电割机启动瞬间噪声值飙至92分贝,持续作业时一直在85分贝以上。而在新村路789弄嘉华苑正门,噪声问题更为严重,一台黄色挖掘机停在距小区门禁不足5米的非机动车道上用镐头高频撞击路面,与此同时三名工人手持切割机同步破拆,巨大的动静震得人耳膜生疼,实测噪声值超95分贝。采访中,居民们连声抱怨:

早上5点就被镐头声闹醒,阿拉真是受够了!



小区门口,工人们使用设备,切割地面



噪声值维持在90分贝左右

根据《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除抢修抢险外,夜间10时至次日早上6时禁止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若因工艺要求需连续施工,必须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帮忙君询问施工方是否持有相关许可,对方并未正面回应,仅称“相关改造是民生工程”。

扬尘漫天

拖泥带沙

普陀区莫干山路120号工地

杨浦区杨树浦路贵阳路

普陀区莫干山路120号工地,施工铭牌显示为“天安阳光广场(东地块)工程”。下午5时许,帮忙君看到,裹着沙砾的阵风掠过单薄的防尘布,将灰黄色烟尘卷向马路对面的圣骊澳门苑小区。

这哪是阳光广场,简直就是“沙尘暴广场”!

住在16楼的赵女士刚晾出的白色床单,很快就蒙上了一层黑灰。



工地与小区仅一路之隔

帮忙君发觉,该工地的钢结构骨架仅覆盖着零星防尘布,沿莫干山路一侧围墙上的喷淋管道,仅有一个喷头在运作,微弱的水雾还没有触及地面就被扬起的风沙吹散。在紧邻工地的苏州河步道上,游人们纷纷掩鼻快速通过,躲避着扑面而来的风沙和扬尘。按照《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占地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工地须设置自动喷淋降尘系统,且喷淋范围应覆盖所有易扬尘区域。该工地显然没有达标。



喷淋设施仅个别在运作

杨浦区杨树浦路贵阳路工地则是土方车“拖泥带沙”。傍晚7时许,工地内满载渣土的土方车陆续驶出,车轮碾过工地出口,黄褐色泥浆从挡板缝隙喷涌而出,在路面留下长长的泥印,短短半小时,邻近的贵阳路非机动车道就布满板结的泥块,一路蜿蜒形成一条泥灰路。土方车经过时,又卷起阵阵灰尘,让人睁不开眼。



一辆土方车正驶出工地

据了解,该处工程为“杨浦区定海社区K2-04地块(定海路街道134街坊)商品住宅项目(地下)”。虽然工地内设有冲洗设备,但多数土方车并未有效利用,仍在“跑冒滴漏”间把大量渣土撒在路上。帮忙君蹲守发现,一辆土方车驶出工地后,一路疾驰中泥浆如瀑布般从车上倾泻,在贵阳路划出长达50米的“泥带”。15分钟内,7辆土方车进出工地,其中6辆挡板没有完全闭合。

为抑制扬尘,环卫部门虽反复用水冲刷路面,但效果不佳,反而导致贵阳路非机动车道形成深浅不一的泥坑,造成安全隐患。

施工过长

管理缺失

浦东新区栖山路近云山路路口

长宁区安龙路茅台路口

晚上9时许,浦东新区栖山路近云山路路口,起重机吊起成捆钢筋,金属碰撞声与柴油引擎轰鸣声交织,是震耳欲聋,而该处工地与云山苑等多个大型居民区仅隔一条不足10米的非机动车道。在金樟小区,70岁的王阿婆家虽然门户紧闭,但老人仍被噪声震得眉头紧锁:

就像有台拖拉机在耳边开,从早上一直折腾到晚上。



工地紧贴居民区

居民刘先生用分贝测试软件检测,噪声最高峰值达到78分贝,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远超居民区昼间55分贝的限值。

早上6点,工地里就开始哐哐响,晚上有时候一直施工到11点多。

而栖山路近年来已多次开挖施工,历经“精品城区改造”和“架空线入地”等,此次施工又涉及多项排水、照明等管线工程,居民们希望一是每天的超长施工时间能否相应减少,二是施工方能否采取必要的降噪减震措施,把对周边居住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这样做阿拉每天也能有个缓口气的时间。

长宁区安龙路茅台路口的“安龙路架空线入地工程”,夜间施工已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道路挖开后,管道裸露,人行道被侵占,居民通行十分困难。

快两个星期了,挖掘机每天晚上准时开工,挖开整条人行道,路都没法走。

茅台路600弄居民讲,由于施工占据整条人行道,他们只能冒险进入机动车道穿行,真是“想想都怕”。



管道裸露,人行道被侵占

晚上10时,数台重型机器还在隆隆作业,几台钻孔机更是紧贴小区围墙作业,震感直接传到一墙之隔的6层高居民楼。

三更半夜还在突突响,有时到了12点后还在施工!

业主李女士拉开窗帘,施工点距卧室不足5米。

施工铭牌显示,改造路段为安龙路(虹古路至新渔东路),全长1275米,施工日期从2025年4月14日至2025年5月30日,作业时间为“20:00至凌晨6:00”。“告示栏”中特别提到“空压机等应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段”以及“施工区域落实各项防尘措施,油污、散落杂物等应立即清理,保护绿化”。而从现场情况看,这许多“应尽事宜”都没有落到实处。

民声建言

1

源头管控

施工工地应严格落实全封闭硬质围挡措施,加装喷淋系统,确保扬尘不会扩散到公共区域。在进行土方开挖、破碎等易产生扬尘作业时,要同步使用雾炮机、洒水车等设备降尘。对于靠近居民区的工地,需设置全封闭隔声罩或隔音屏障,降低噪声影响。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做到全密闭,严禁带泥上路,同时应推广使用新能源或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运输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2

实时监测

大型工地需安装扬尘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系统,实时与监管部门联网,当扬尘超标时,系统自动启动喷淋设备。在居民稠密区,应严格禁止夜间高噪声作业,若因特殊工艺要求确需连续施工,必须提前备案并向社会公示。强噪声工序尽量安排在白天居民外出时段进行,尽可能使用低噪声机械,采用装配式建筑构件减少现场切割。

3

共同监督

建设单位要承担首要责任,施工单位严格落实防尘降噪方案,监理单位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施工铭牌应详细、规范公示相关信息。引导市民举报违规施工行为,对于举报查实的,给予相应奖励,有效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监督。建立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在专业部门开展监测的同时,执法环节及时介入,并可考虑将相关违规行为纳入企业的信用记录。

最新消息

截至发稿前,帮忙君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关于《2025年建设工地文明施工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的通知已印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等,针对违反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行为,相关部门将联合开展检查执法。

对此,帮忙君将继续关注。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徐驰 陆常青

摄影 | 徐驰 陆常青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编校 | 杨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