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4月25日下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四党支部携手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科技小院师生党支部前往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联合举办“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支部共建活动。西南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成员(以下简称“学生宣讲团”)、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青马工程”第二期学生代表与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科技小院特设团支部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铜梁蔬菜科技小院,是2020年铜梁区立足蔬菜产业需求,通过整合政策、科技、市场三种资源打造的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平台。此次支部共建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聚焦科技服务“三农”实践,通过理论宣讲、科技攻关、田野实践“三链融合”,探索高校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团队成员围绕小院科研平台建设与创新环境、驻点科研生活与人才培养机制、蔬菜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成果、产学研用一体化转化成效等方面作分享。

“科技小院在蔬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引入了工厂化和绿色化的‘两化’育苗技术。通过先进设备,育苗效率大幅提升,1000株苗的培育仅需1人10分钟即可完成,而传统方式需要四五个人工作1小时。在绿色化方面,科技小院引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如种子包衣、缓控释肥和根系促生菌,以降低肥料使用并提高壮苗率。”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团队成员何淇润讲解道。


在实践环节中,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团队带领全体师生走进科技小院田间课堂,开展参观科研基地、实验设施及成果展示区,参与实验田实验、田间管理等劳动实践,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大自然是不会说话的,但它会通过天灾来惩罚人类对它的破坏。所以,根本没有什么‘人定胜天’的定论。”田野间,何丙辉教授从乡村振兴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的视角,系统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实践中的科学路径。“自然灾害是不可控的,但现代科技给了我们预判灾害、修复生态的主动权。与其说战胜自然,不如说科技让我们学会了与自然对话。”

何丙辉教授鼓励同学们下田亲身体会,感受泥土的温度与湿度,聆听农作物生长的细语。同学们纷纷卷起裤腿,踏入那片充满希望的实验田。

尽管被泥土涂抹得斑驳陆离、崭新的鞋面被泥土覆盖得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但同学们毫无怨言,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了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劳,也更加明白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这次共建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通过党建引领,既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国之大者”,又为科技兴农注入人文关怀。双方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合作,未来将以支部共建为纽带,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的庄严承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