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所(以下简称未成年人所)坚持党建引领,瞄准“五型”目标,践行“六化”路径,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五维聚力,引领教育戒治工作提质增效”获评清廉重庆建设最佳案例,“红岩先锋·未所在线”获评“重庆市机关党建优秀品牌”,为场所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 让奋进方向更坚定
未成年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所坚持把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作为总抓手,对标对表市司法局“1556”工作体系,注重“融合”与“结合”,构建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
为此,场所坚决扛牢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政治责任,制定《三级七岗责任清单》,压实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检部门监督责任。健全党支部联系点制度,扎实推进“书记项目”,建立任务清单管理、调研推进、考核问效闭环落实机制。
在落实党建统领“885”考核机制的同时,还建立“一表一图一榜一报告”评价体系、党支部“三亮三评”工作口碑评价机制、急难险重任务党员顶岗锻炼机制和“红岩先锋·六好党员”量化评分细则,坚持周报告、月评比、季考核,打表推进,一抓到底。一大队党支部被市司法局评为“四强党支部”。
坚持“五型”打造 让变革重塑更精准
“各位同学,这是毒品,你们不要被他们的外表迷惑了……”在两江中学教室,未成年人所民警王婷正在给师生们开展禁毒宣传。
近年来,未成年人所坚持“五型”打造,在做好服务型组织打造工作的同时,还着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深入开展党内主题学习教育,持续推进业务大培训、实战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把最讲政治融入骨髓,把绝对忠诚染为标签,把勇于担当炼成底色。
在打造开放型组织方面,与渝北区公安分局等7个单位开展结对共建,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等5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选派民警赴市外开展警务交流,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我们在做好学习型组织、开放型组织、服务型组织的同时,还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工作布局,引进‘社戒社康一件事’‘自愿戒毒一件事’应用,从而进一步打造好创新型组织、效能型组织。”场所负责人介绍道。
坚持六化筑基 让党建路径更丰富
多年来,未成年人所坚持六化管理,通过“一支部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模式,成功打造11个具有政治高度、实践深度、创新亮度的基层党支部品牌,有效激活基层组织动能。
“这是我们的采购项目,已经通过采购办审核,现目前进入分管领导审签环节……”在办公楼一楼大厅,民警正围着“物资采购智能监督岗”平台议论着。未成年人所积极推动平台数字化,打造“阳光执法”“阳光采购”“阳光监督”等数字平台,实现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监督“一览无余”,促进场所整体智治。
与此同时,该所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建立“三单”督办、“三榜”公示机制,“三会”议题限时办结率达99%以上,进一步推动场所运行法治化。在推动能力实战化方面,扎实开展实战大练兵活动,组织警械具使用、DeepSeek实操、内控制度、执法业务等培训,开展应急实战演练,组织戒毒大讲堂,到渝北区战训基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开展民警“个别谈话”“四知道”考核、民警实战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先后涌现出重庆市第三届“最美禁毒人”、全国戒毒所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
坚持融合共进 让工作成效更显著
未成年人所打造“重庆市机关党建优秀品牌”以来,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依托“立体安防网络”体系,压实“五重五全”管理举措,实现场所17年持续安全稳定。
“你放心,出去后,还能继续读书……”在党员民警“小赵”法律工作室,民警周围给戒毒人员王某解答了相关法律问题。未成年人所将帮助困难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通过成立“班妈妈”工作室,利用“阳光与花儿”帮扶平台,帮助解除戒毒人员圆梦读书和到社会适应学校就业,场所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司法部授予“全国青少年维权岗”,被民盟中央、司法部授予“黄丝带帮教”先进集体。
在非遗赋能矫治方面,该所的案例《非遗之光,照亮未成年戒毒者的重生之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传承非遗,共筑梦想》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叶雕作品《脉搏》被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秘书处永久收藏。
未成年人所党委书记、所长余长江表示,下一步,该所将以党建为统领,继续深耕“红岩先锋·未所在线”党建品牌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拓展品牌服务维度,提升矫治水平。同时,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新路径,努力打造戒治科学、执法公正、管理精细、安全有序、功能完备的一流戒毒场所,为建设平安重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胡晓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