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的网友,最近应该会明显感觉到一个变化。
那就是各大车企,在宣传自己的智能驾驶功能时,纷纷进行了改名。比如小米将原来的“智驾”字样改为了“辅助驾驶”。
华为余承东在宣传其智驾功能的视频时,也未说“智驾”二字,而是用“智能辅助驾驶”替代。
此外,还有理想、小鹏、蔚来等等企业,也是迎来了一波改名潮,旗下“智驾”系统纷纷改名“辅助驾驶”,也不再宣传什么“城市NOA”、“接近L3”、“零接管”之类的了。
为什么车企们要改名,原因就是在上个月,工信部出手了,针对当前的智驾从宣传、使用、部署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特别是不得夸大宣传,不得过度营销。如果因为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的,负责人可能会担责,从而被判刑都有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车企们当然赶紧刹住了之前的“浮夸风”了。
要知道之前,车企们为了让自己的车更好卖,针对智驾功能,那真的是吹起牛来不怕牛被吹上天,什么无限接近L3,XX公里不需要接管,有路就能开99.9%的路都覆盖。
这就让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觉得现在的汽车,能够自动驾驶了,于是各种乱象频发,很多驾驶员上了高速后,双方放开方向盘,自己睡觉去了……
然后也造成了众多的事故,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训。
如今,在工信部的出击之下,车企们回归智驾本质,那就是目前任何能够上路的汽车,都是L2,而L2是辅助驾驶,完全不能称之为自动驾驶,双手是不能离开方向盘的,驾驶员才是驾驶的第一责任人。
这对于购车者而言,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大家不会再因为听信了车企们的吹牛,最终将命交给了汽车,不会再过度信赖辅助驾驶了,毕竟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听名字就有本质区别。
也希望车企们,能够吸取这个教训,后续在任何功能推出时,不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