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宣告成立,即华东军区海军,六年后,这支海军部队改名为东海舰队,成为我海军三大舰队,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曾经担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他叫陈绍海,陈绍海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他有哪些传奇的经历?
1916年4月,陈绍海出生在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中阳山陈家湾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陈绍海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不幸去世,后来父亲陈怀忠娶了勤劳善良的寡妇刘哀菊,经过多年的打拼,陈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陈绍海才读了几年书,但随着陈怀忠生意上的不景气,陈绍海不得不辍学回家。
时间来到1930年,此时正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牢笼下,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鄂南的土地革命也进入大发展时期,在鄂南特委的领导下,农村纷纷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1933年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进入最强盛时期,这一年,年仅17岁的陈绍海,由梓木乡苏维埃政府的刘保定带进湘鄂边独立团任连书记员,正式开始了革命生涯,在反“围剿”的一系列战斗中,陈绍海作战勇敢,多次荣立战功,受到上级的表扬。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湘鄂边独立团也被编入红军主力北上,陈绍海则留在湘鄂边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在此期间,陈绍海多次出色完成县委所交代的任务,于193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加紧对各个根据地的“围剿”,湘鄂赣边区进入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时期,当时县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即便如此,陈绍海从来没有放弃对革命的信仰,1936年,陈绍海在崇阳西边山活动时,不幸被白匪兵抓住。
西北大地传来了西安事变的消息,国共两党开始进行第二次合作,湘鄂赣边区领导人江渭清与国民党武汉行营副长官何成濬谈判成功,被关在武汉感化院半年时间的陈绍海终于被释放。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陈绍海被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三营任书记,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傅秋涛的领导下,先后取得新丰、句容城、珥陵等战斗的胜利,建立起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在此后一系列的反“扫荡”战斗中,陈绍海表现英勇,多次立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新四军的营级干部,随着日军侵华策略的转变,蒋介石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共产党的身上,于1941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血案,也就是“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后,我党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角度出发,妥善处理了这一问题,并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将新四军扩编为七个师和一个旅,陈绍海被编入第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任团政治部主任,后来,陈绍海又调任四十四团政委。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违背民意悍然发动内战,陈绍海被编入华东野战军,在政治部教导大队任政委,后来,陈绍海又被调到四纵队第十二师任团政委,先是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然后又参加了著名的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陈绍海成为第三野战军的师政委,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积极筹建人民海军部队,三野的很多官兵被抽调到海军部队,陈绍海便是其中之一,在建国初期的几年里,陈绍海主要在华东军区海军任职,担任了许多职务,如华东军区海军第二大队政治委员、华东海军鱼雷快艇基地司令员兼政委、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等等。
1954年11月,陈绍海指挥鱼雷快艇一举击沉蒋帮“太平号军舰”,在中国人民海军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在第二年的授衔中,39岁的陈绍海被授予大校军衔,成为开国大校,随后,陈绍海被送到苏联列宁格勒海军学院学习深造。
1959年,学成归国的陈绍海被任命为海军护卫舰第六支队队长,六年后,也就是1965年,陈绍海出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于1975年因病去世,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