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汉蹲在地头吧嗒旱烟,盯着卷叶的玉米秆直叹气。
五月本该是庄稼疯长的时候,可今年天老爷像着了魔。头半个月热得蝉都哑了声,地里裂缝能塞得进半个拳头。突然一场暴雨劈头盖脸砸下来,豆子大的雨点打得玉米秆东倒西歪。
“这茬苗怕是要伤根了。
”隔壁李大姐扛着锄头路过,眉头拧成了疙瘩。村东头老张的三亩地最先出事,刚抽穗的玉米秆倒伏了一片。
按理说“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可今年节气跟着天气乱了套。
农技站的喇叭天天响,说今年是厄尔尼诺惹的祸,可老百姓听不懂这些洋词。大家只知道,前几年都是“立夏不下,犁耙高挂”,今年立夏雨水足,却又热过了头。镇上的农资店挤满了人,都在问有没有抗倒伏的法子。
有人说该提前打矮壮素,有人说得多施钾肥,七嘴八舌争不出个所以然。
村西头的赵叔偏不信邪,硬是顶着大太阳给玉米培土,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老辈人靠天吃饭,现在咋就摸不透天了?”蹲在田埂上歇脚时,他喃喃自语。气象站的预报来了又变,昨天说高温持续,今早又说下周有冰雹。
地里的玉米一天一个样,蔫的蔫、歪的歪,看得人心焦。去年这个时候,玉米叶子绿得能滴油,今年却像生了病似的灰蒙蒙。
“秋老虎提前来了?”年轻的小赵掏出手机刷天气,屏幕上38℃的高温格外刺眼。
村长老李挨家挨户转,统计受灾情况,本子上的数字越来越长。镇上派了技术员下来,说是要推广“玉米抗逆栽培技术”,可老百姓盯着那些术语直犯迷糊。
“就说咋干活儿吧,别整那些弯弯绕绕的。
”王老汉的话,说出了大伙的心思。其实大伙心里都明镜似的,这几年天气一年比一年怪。前年倒春寒冻坏了小麦,去年秋涝泡烂了红薯,今年轮到玉米遭罪。
有人开始念叨“人算不如天算”,可也有人不服气,到处打听怎么跟老天爷较劲。
村口的大槐树下,几个老汉凑在一起商量,要不要给玉米搭遮阳网。
“搭网花钱不说,万一再下暴雨,网子压坏了咋办?
”李大爷的顾虑,让大家又没了主意。田里的活儿不能等,不管天怎么变,人总得想办法。王老汉咬咬牙,把家里的抽水机拉到地头,打算给玉米浇点“救命水”。
他一边接水管一边嘟囔:“以前靠天吃饭,现在得靠自己跟天抢饭吃了。”这话听着辛酸,却让大伙心里动了动——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庄稼枯死。渐渐的,地里又热闹起来,浇水的浇水,扶苗的扶苗,尽管脸上都带着愁容。
可谁都知道,就算今年收成打了折扣,也得把地侍弄好,不能亏了土地。
“地不亏人,人也不能亏地。”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话,此刻听着格外有分量。至于明年天气会咋样,没人说得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但有一点大伙都清楚,种地这事儿,永远得揣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就像王老汉说的:“老天爷给难题,咱就想办法破题,活人还能让尿憋死?”这话糙理不糙,不管天气怎么变,日子总得往前过,土地总得好好种。
至于今年的收成到底咋样,现在谁也说不准,只能等秋天见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