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白居易这句诗,写的是商人贪利,不顾儿女情长,天涯奔波。如今读来,却好像不仅仅是对商人行迹的写照,更像是对某些人的心肠冷硬做了解剖:
利益至上,道义可以扔进垃圾桶。
莫言在《檀香刑》中也说过:“世界上许多人该死,但却不死;许多人不该死,偏偏死了。”
听起来像咒语,其实是现实。
这两句话,正好可以送给一个人。
5月4日,都市报道播出的一则新闻:
一姐妹俩做童装生意,被拖欠货款21万元,孩子一岁,患上罕见基因突变综合征,急需手术和长期治疗,但对方老板硬是不给钱,还说“你这货我一折给你清了”,甚至在协商时扭伤了对方的手。
报警,警察说“不归我们管”;找商场,商场说“合同到期了”。
这是一场看似普通的经济纠纷,但其实赤裸裸地揭示了普通人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所面对冷血、无情和规则缝隙的凌虐。
事情是这样的:
洪女士和她姐姐做童装生意,把货卖给郑州某商场五楼一家店的老板,对方一口气拿了一千多件,总计货款二十多万。然而货拿走了,钱却迟迟不给。刚开始拖,后来干脆找理由赖账,说衣服质量不行,说不是他要的90%绒,而是50%。但问题是,洪女士提供的本来就是50%绒,而且是明码标价、合同清晰。对方现在却要“强行降标”,硬说“你这是挂羊头卖狗肉”,还不给检测报告,还想一折处理退货。
这已经不是纠纷了,这是赤裸裸地赖账。
悲剧的一点是,洪女士的孩子去年还健康,现在一岁,突然查出基因突变综合征,要做胃造瘘手术、尿道下裂手术,插着管子急等救命钱。
姐妹俩说得很直接:“你不给钱,就是要我孩子的命。”
而这个老板,不光不给钱,还把她姐姐手给扭伤了,说到底,而是欺软怕硬。
你说,这是生意,还是诈骗?
你拿人家货的时候,有合同,有发票,有凭证,有明确标注50%绒。而你拿完货卖完了才来挑质量、压价,甚至不付钱,这不是典型的“先吃后赖”吗?你说衣服不合格,你总得拿出检测报告吧?没有。那你就是主观编造理由赖账。甚至还要“一折”处理,这不是耍流氓是什么?
还有,为什么这样明目张胆地赖账?
那胖胖看了一下,一方呢,说是经济纠纷,不归他们管。
商场说“合同到期了”。
可问题是,这件事不是口头买卖,是有合同、有收据、有交易证据的正规生意。为什么一出事,所有人都躲?
所以,胖胖看到了商业信用的崩塌。
像我们这些年口头讲的“诚信”,可在现实中,小商小贩讲信用反而要吃亏。你越相信人,就越容易被坑。合同不保你,诚信没用,谁能耍赖谁有理,谁狠谁赢。
再说了,这姐妹俩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既有合同也有证据,但要打官司还要先自费请律师、起诉、等待、冻结资产、执行判决。她孩子病急了,时间根本拖不起,但法律流程根本帮不了她。这不就是“法律等不起、现实耗不起”,再合法你也赢不了时间。
像孩子生病可不是一笔小数,直接把全家的现金流、生活节奏、社会应对能力全部打乱。原本还在做生意,有货、有收入、有希望,一场疾病加上一场赖账,整个人就塌了。你看她哭着说“我真的是没钱了”,那是真话,不是哭穷,是没退路了。
所以,这里不该是“这是经济纠纷”,就一笔带过。
一个人赖账,说没关系这是商业问题;一个商场不配合,说合同到期;一个说不管,说这是经济纠纷;一个孩子生病,就成了这张网里最微不足道的一环。
这不是经济纠纷,这是“拖欠者有恃无恐”的无赖心理,这是“普通生意人被压到地上的无力反抗”,这是“商场甩锅、警力无感、规则空转”的三重共谋。
当然,胖胖也不少看过这种:
有多少工厂给品牌供货,货发走了,人跑路了; 有多少装修工人装完房,房东不给钱,说你墙歪; 有多少网店店主,被恶意差评敲诈、被平台冻结,最后自认倒霉;
而你去报警,说不归我们管; 你去起诉,法院说证据还要完善、流程还要走一遍; 你去找平台,说规则如此,别找我。
有人说,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胖胖觉得不止如此,整个社会还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踢皮球场”。
当然,我们不能假装“孩子的病”和“货款的纠纷”是两件事,但是它们是连着的,是命运的因果链。
像洪女士这里,她可不是情绪化,而是被逼到墙角,发出求生本能的吼声。
而这群赖账的人呢,他们不是没文化,他们也懂什么是契约,什么是责任。但他们更懂:
在一个程序复杂、执行缓慢、弱者无声的规则里,拖延就是最廉价的武器,最稳妥的获利方式。
所以,他们可以一边说“质量有问题”,一边一件一件挂出来卖。
他们可以一边说“退货”,一边人去楼空。
他们甚至可以一边打人,一边“谁进的找谁啊”。
这是为了“耗死你”。
他们不在乎你有没有孩子,不在乎你有没有检测报告,不在乎你有没有合同,不在乎你是不是活不下去了。他们只关心一件事:我能不能一折结算,或者,彻底赖掉。
这不是商人,这是利欲熏心的投机者,是把“契约精神”踩在脚下的投机倒把。
那我们很多公共话语里,特别爱讲“营商环境”。
但是“营商环境”需要保护什么?
不是那些能撒泼打滚耍赖的,而是像洪女士这样靠良心做生意的个体商户。
真正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是保护谁赚多少钱,而是让诚信不吃亏,让赖皮无路可逃。
如果社会对商战耍赖者的纵容超过了对守约者的尊重,那这个社会的信用系统,就只剩下一个“赖”字了。
你以为拿了货不给钱是“精明”,其实你已经成为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胖胖不是要搞“网暴”,但有些问题,就该写一写。
对一个等钱救命的家庭来说,这是活生生的慢性谋杀;对赖账的人来说,这是一场稳赚不赔的博弈;对整个社会来说,这是信用系统的塌方,是“进一步冷漠”的又一次胜利。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口号那么简单,如果最后保护的从来不是诚实守信的小商户,而是能钻空子、会耍赖、有后台的老油条。诚信被当成傻,规则被当成笑话,谁越无耻谁越安全,这不就是现代版的“无奈的进化”?
你守规矩,他躲规则;你讲契约,他打擦边;你想救孩子,他说“我没空”。就这样,一个孩子病得插着管,一家人眼睁睁看着命运被拖入深渊,而赖账的人呢,变成了大爷。
荒不荒唐?可笑不可笑?
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系统性的失能。
合同失灵、监管失语、平台失责、法律失速,而耍赖的,反倒能踩在规则头上大步流星地走。
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社会对“无耻者宽容、对守信者冷漠”的集体造孽。
孩子等着救命钱,赖账者还在算计利润;家庭被逼到墙角,社会却继续说“这只是经济纠纷”。
讽刺不?
在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不是恶人,而是规则对恶的纵容;最悲哀的不是苦难,而是苦难撞上了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