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有些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这是鲁迅先生《而已集·小杂感》的一句话,其实胖胖一直有一个观点,人生无非两件事,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你穿什么,是你自由;你看不惯,是你眼睛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
可总有那么一类人,揣着一颗“我替天行道”的心,干着“公私不分”的事,表面是道德卫士,骨子里其实是一种自卑。
最近,牟视大观和浪涨新闻报道了一件事,这事胖胖不止聊过一次:
5月4日,在福建,一位女孩穿着国产动漫角色的装扮在街上行走,被一名男子大声辱骂,骂她穿的是“和服”。
女孩解释说:“这不是和服,是我们自己的衣服。”
结果男子继续辱骂:“人不人,妖不妖的!”
季羡林写过这么一句话,叫"不知而自以为知,正乃愚昧之本色"。
说实话,不是第一次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类似的桥段几乎几天一刷,前脚刚看完,后脚又蹦出来。
你说,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
说到底,就一句话:把别人的生活当成自己正义感的舞台,没舞台了,自己搭一个。
其实视频中很清楚,女孩穿的是一套融合元素明显的国产动漫角色装束,其风格确实参考了传统和风的设计,但本质上属于“二次元服装”——既非传统和服,也非传统汉服,而是介于之间、被加工演绎的文化衍生产品。
而这种衣服早在国内外漫展上都已经普遍得不能再普遍了,就像你在街上看见有人穿着复古旗袍、哥特洛丽塔、汉元素、JK制服一样,大家穿衣服表达的是自我,是兴趣,是一种符号。
所以说句大实话,现在不少人有一种“自我认同焦虑”,看谁都像是在“崇洋媚外”,其实是自己对文化缺乏安全感。
你说穿个衣服就是“上纲上线”,那穿西装呢?用iPhone呢?喝咖啡呢?打领带呢?
你为什么合着对一个小女孩上纲上线?这是选择性战斗?还是说“看谁弱欺负谁”的道德优越感?
你说,这类人是怎么被训练出来的?好像就是有一种标准化的反射弧训练:
看到一丁点元素,联想到“崇洋”,联想到“我要站出来说两句”。
这不是自信,是自卑的保护色。
对吧?文化自信的人,根本不怕别人穿什么,不怕别人怎么活,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不需要用骂别人来证明自己。
说句难听的,这类人怕的不是“别人穿什么”,他们怕的是自己价值体系被忽视。
他们可能以为,世界是按他们的规则转的,可现在,不一样了,年轻人越来越会表达自己,不再“听话”,不再“守规矩”,他们的世界正在崩塌。
于是,他们开始攻击一切自己看不懂的东西。
你穿“妖不妖”的衣服,就是对他们秩序的挑衅。
他们不是真的在意文化,他们在意的是“你是不是用我的价值观生活”。
但问题是,关你屁事,你想抵制,那是你的自由,你可以不买、不穿、不看,但你不能拿这个去要求别人也必须像你一样。
用道德霸权入侵别人的生活,是一种极端的恶。
这可不是“路见不平”,对一个无辜女孩破口大骂,谁才是真正的“人不人妖不妖”?
如果你有自信,你会怕一个女孩穿个动画服装?你会像见了鬼一样喊打喊杀?
文化自信,是看到和你不一样的人,也能淡定地说一句:“哦,那是她的自由。”
文化不是靠吵架赢的,是靠积累、靠交流、靠理解建立的。
你今天骂人一顿,除了让人觉得你疯狗咬人,什么也改变不了。
当然,这类人呢,可能自己生活困顿,社会地位不高,又无力改变现实,于是只能在道德领域里寻找存在感。
这就是一种“道德替代品”——现实里我没地位、没钱、没话语权,但我可以在道德上压你一头,借此获得心理上的胜利感。
你穿得和我不一样?我就给你扣一顶帽子。
这些话,说到底,都是被反射弧训练后的结果。
本质不是为了讨论。
那每次看到这种新闻,胖胖都在想,我们这个社会,到底缺什么?
是法律吗?是规则吗?不,最缺的是“边界感”和“公私分明”。
什么叫现代社会?就是我有我的生活方式,你有你的。我不喜欢可以不看,但我没资格干预。你也一样。
可惜,很多人已经忘了:不是你不喜欢的,就是错的。
胡适先生呢,有句话说得好: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有些人一看到年轻人穿个不合己意的衣服,就脑补出全套阴谋,这不是什么高尚,这是一种病。
这类人,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多一点“关你屁事”的自觉?
毕竟,如果一个人连别人穿什么都要管,那他到底有多怕面对自己的空虚?
每个人呢,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活在别人随时可以评判的阴影下。
这才是文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