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9年,彭德怀率领红军前往吉安孤江,与驻扎在此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彭德怀

那时的蒋介石兵力大损,由于在北伐战争之后,他突然发动了反革命叛变,失去了一众民心,导致加入共产党的人数越来越多。

尤其是在共产党的一次次猛攻下,许多缺少信念的国民党士兵纷纷落荒而逃,不战而败,这个战况也让此前往孤江的红军士气大振。

但在彭德怀看来,孤江一战依旧严峻,因为与他们对战的不是别人,正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叶长庚。

与其他国民党将领不同,叶长庚出身贫寒,在投身革命阵营前,他不过是个给地主供职的脚夫。

早期的苦难经历让叶长庚在战场上分外神勇,与空缺粮饷的其他国民党将领形成了鲜明对比,彭德怀认为,有叶长庚这样的人防守乌江,红五军必然要经历一场恶战。



红军部队

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还没等红五军发动进攻,叶长庚就主动带厚礼前来投靠,并表示要加入红军继续战斗。

原来,在国民党军队中,叶长庚见过了太多不作为的军官,而且,蒋介石已经叛变革命,他对国民党也没有了任何的感情,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还专门给共产党送来了武器。

叶长庚的到来,让彭德怀大喜过望,有了这样的武器,红军的战斗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那一年,彭德怀把叶长庚编入了自己的部队,任命他为机枪班的排长。

在之后的几场战争中,叶长庚都是英勇善战,屡战屡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32年,叶长庚被任命为师长。

然而直到1948年,叶长庚才被提拔为第50军的第一副军长,在这十六年中,也仅仅是晋升了半个级别,新中国建立以后,即使是罗荣桓这样有决断力的人,也为他的军衔问题而纠结。



叶长庚

照理来说,叶长庚在前线军功赫赫,理应授予中将军衔,但他直到1952年才不过副军级,远无法达到中将的评定标准。

罗荣桓觉得这件事很重要,所以决定亲自把这件事告诉叶长庚,并提出会尊重他的建议,而叶长庚的一番话,也揭示了他当初加入共产党的信念之深。

加入国民党

叶长庚,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他就在农田劳作,12岁时开始替地主放牛和打零工,日子过得艰难,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一个转折点。

有一天,陈姓地主看中了机灵能干的叶长庚让他帮自己挑行李,陪自己去韶关,韶关是北伐军的重要招募地,而陈地主的弟弟陈诚在那里养伤。



叶长庚陪陈地主一路走来,见识到了北伐军的威武雄壮气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眼前这支部队与他之前见过的军阀部队不同,北伐军是一支以为民着想、不欺压穷人为宗旨的部队,深深地吸引住了叶长庚。

他知道自己一直替地主干活也不是什么出路,还不如入伍为国奉献,于是,他毅然决定入伍,并很顺利地办理了入伍手续,获得了一套军装和3块银圆。

在之后的日子里,叶长庚在北伐军的表现非常出色,他被分配到某部机枪连,成为连长的得力助手。

连长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考验,并给予他迷惑敌人的重要任务,而叶长庚成功展示出了出色的枪法,击毙了三名敌人,赢得了连长的赞赏并被晋升为副班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叶长庚不断展现自己的勇气和能力,他从一个普通战士逐渐晋升为副班长,成为部队中的佼佼者,他的军事才华和领导能力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展现,令部队里的将领对他刮目相看。

随着北伐的顺利推进,北伐军成功攻入了南京城,第二天,蒋介石在紫金山召开了一次誓师大会,而当蒋介石在誓师大会上宣称帝国主义有好坏之分时,叶长庚开始感到困惑,就连之前部队里的党代表都告诉过他,帝国主义没一个好东西。

那天之后,叶长庚开始对蒋介石的革命理论产生了质疑。

然而,“四·一二”政变的发生让叶长庚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他觉察到军队中出现了明显的“变味”,国民党传播的思想明显与之前的变得完全不同,由“救国为民”变成了“反共救国”。

这强烈的思想差异激起了叶长庚的思考,国家都危在旦夕,如今却想着“内斗”,这样的党派真的能拯救国家吗?在这时,他回忆起了团党代表曾说过“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就在国民党忙着“反共”的时期,叶长庚的部队里传出了很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在共产党的努力下,这些根据地的地主、乡绅都被打倒了,农民们都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这些传言让他心中燃起了希望,如果这些故事是真实的,穷人真的能当家作主,那么这个国家才真的会好起来。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叶长庚发现了一个工农红军的联络员,但他并没有举报他,反而多次帮助这位联络员执行任务,这也让叶长庚和共产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过程中,叶长庚想投奔共产党的决心也逐渐坚定下来。

投奔红军

1929年,当叶长庚所在的部队被调往吉安驻防时,他们正好遇上了吉安地区闹革命的局势。



贫苦的农民都举起武器去反抗地主的压迫,而叶长庚所在的部队捉住了6个人,他们面临着被处决的危险。

看着眼前衣衫褴褛的庄稼汉,同为农民出身的叶长庚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决定帮助这些人脱险,冒险让这6人跟在队伍后面,他嘱咐这6人在遇到问询时自称为“叶班长雇的挑夫”。

部队里的士兵也同为穷苦人家出身,见到叶班长这样做,也没有多说什么,在部队的掩护下,叶长庚成功地帮助这6个动乱队员脱离了困境。

原来,其中有3个人竟然是共产党员,是他们组织了吉安的动乱,在与他们联络的过程中,叶长庚正式与共产党建立了联系。

不久后,他收到了红军联络员的消息,称国民党上头已经有人开始怀疑叶长庚了,叫叶长庚看好形势,做好投奔共产党的准备。



然而,早有此意的叶长庚心想:反而已经被怀疑了,干脆带着自己的兄弟起义吧。

12月,当叶长庚所在的部队被调到靠近吉安的孤江边与红军交战时,叶长庚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

他被命令带领两个班的战士担任前卫搜索任务,然而这也意味着叶长庚投奔共产党的机会到了。

在前一天夜晚,叶长庚召集了手下的弟兄们,给他们讲了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一起加入共产党的行列,起先这些士兵还有些害怕,但他们知道叶班长一路待他们都很负责,也表示愿意与叶班长共赴生死。

得到他们的支持后,叶长庚在凌晨带领士兵出发,计划在孤江边集合后一起渡江,投奔共产党。



图片来源网络

在晨霜刚刚结起来的时候,他们开始了渡江计划,本以为能顺利通过,然而,在渡孤江的过程中,班里的一个叛徒暗地通知了国民党,引来了团部的重兵追剿,期间,十三名战士不幸牺牲。

幸亏叶长庚临危不乱,冷静思考战略计划,沉着地指挥着剩余两个班顺利渡过了孤江。

最终,成功渡过孤江的叶长庚带领着二十二名战士、2挺重机枪和8支步枪坚定地走向了红军的营地。

当时红军队伍里有个规定,只要是带着武器来投奔的,一律有赏,而叶长庚和士兵们都收到了50块大洋的赏金,并受到了彭德怀的接见。

成为共产党

1930年7月,叶长庚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被编入红军特务队的机枪大队,担任大队长的职务,而他在面对新的责任和挑战,更是展现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对共产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随着红军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叶长庚通过屡次立功,崭露了头角,逐渐得到了上级的重视和赏识,最终,他晋升为赣南独立十二师的师长,成为这支部队的核心。

独立十二师成立之初,只有五百多人,装备较差。后来,他们在上犹、崇义、南康和赣县一带开展了活动,积极参与土地革命斗争,打击地主保安团,缴获了大量武器,并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扩大了苏区的根据地。

然而,面对蒋介石的第四次反“围剿”,独立十二师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蒋介石调动大军对红军发起进攻,双方在南康的唐江镇对峙。

面对这一局势,叶长庚必须做出艰难的决策,认真思索后,他认为独立十二师必须北上撤退,以避免被敌军围剿。

但当叶长庚把这一想法告诉魏恒后,魏恒却与他产生了分歧,他认为我方的人数与敌方的人数相差也不大,大不了拼一场。



魏恒是个文化人,虽然口才很好,但是没什么实战经验,叶长庚知道,此处地形对我军极为不利,一旦出现弱势,就很容易被敌军围剿。

最终,叶长庚做出了暂时转移的决定,然而,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通过及时撤退,他们成功地避开了敌军的追击,保住了独立十二师的根基。

不幸的是,在几天之后,叶长庚染上了疟疾,在这期间,他临时把指挥权交给了代理师长田海清,就在这个时候,敌人对上犹、崇义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独立十二师在返回根据地的途中遭到了敌人的伏击。

但是,在这次战役中,由于指挥官对敌我军力量的判断出现了失误,使得形势出现了逆转。

再加上魏恒师长不肯撤退,决心与敌军硬拼,十二独立师终于在崇义县的过埠和禾兴两个山区被击溃了。



最终,我军阵亡500多人,损失枪两百余支,河西区党委书记陈默然,就是在此役中阵亡的。

在这一次失败之后,许多游移不定的党员,和忍受不了艰苦的生活的人,也纷纷离开了红军的队伍。

同时,这次惨败对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上、崇根据地的失守没多久,便引起了中央军委的关注,师长魏恒被捕并受到问责,而身为师长的叶长庚也因此失去了职务,被撤销并给予留党察看处分。

但叶长庚却一点也不气馁,在他病愈后,被调任为红八军二十二师师长,负责后勤工作。

在这期间,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重新得到了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还升任为50军的副军长。



1955年授衔

从此之后,叶长庚的军衔便停留在了副司令一职,在1955年,中国首次授衔工作时,对于叶长庚的军衔,便难倒了罗荣桓,毕竟军衔代表了在这16年间的付出和战绩,不能随随便便剥夺一个人的荣誉。

由于叶长庚的军衔评定的特殊性,罗荣桓决定听听叶长庚的意见,可让罗荣桓万万没想到的是,叶长庚听完之后,却是哈哈一笑,说他只是脚夫出身,能混个少将就不错了。

叶长庚的话让彭德怀舒了一口气,本来还以为要面临叶长庚的指责,但又一次被叶长庚的大意所感动,罗荣桓不由握住了叶长庚的手,说:“少将,委屈你了!”


罗荣桓

结语:

身为红军的原始股东,叶长庚有充分的资本去争取他应得的荣耀。

但难能可贵的是,这位以国为先,不计个人得失的人,连续两次让步,为新中国换来了更广阔的未来,他所做出的努力,所做出的贡献,必将被世人所铭记。

参考文献:

今日头条:杭州史志《开国少将叶长庚:从脚夫到将军》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7749991375852390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今日头条:党史博采《荣获三枚一级勋章的开国少将,彭德怀打长沙的敢死队队长,曾带三个连吓退8000兵》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675935892567228936/?channel=&source=search_tab

《平山记忆文库》

《红色印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