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四出祁山,曹魏大将军曹真病重,司马懿临危受命。两军对垒陇西,司马懿自信满满,欲以“速战”掐灭蜀军锋芒。

谁料诸葛亮布下“八阵图”,以守为攻,诱魏军入瓮。卤城一战,魏军尸横遍野;木门道追击,名将张郃中伏身亡。《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懿追亮,至木门,与亮战,飞矢中郃膝,薨。”



司马懿望着张郃的尸首,幡然醒悟——野战,他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此战过后,司马懿帐中灯火通明,反复推演战局,最终得出八字方针:**“坚壁清野,耗其粮草。”** 他对副将郭淮叹道:“诸葛亮善阵不善攻,蜀道粮运艰难,彼欲速战,我偏不遂其愿!”

五丈原对峙:一场粮草与耐心的生死赌局



三年后(234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五伐中原,联合东吴东西夹击,势如破竹。司马懿早非吴下阿蒙,他龟缩渭水南岸,深沟高垒,任凭蜀军骂阵,闭门不出。

诸葛亮岂是坐以待毙之人?他派兵屯田渭滨,与百姓“分兵杂耕”,《华阳国志》称:“亮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蜀军一边种粮,一边挑衅。

为激司马懿出战,诸葛亮甚至送去巾帼妇人之衣,讥其怯战。魏将愤慨,纷纷请战,司马懿却笑着对使者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天时VS龟缩:诸葛亮的致命短板

表面看,诸葛亮占尽优势:深入敌境,屯田自足;司马懿军心浮动,曹叡连发敕令催战。但司马懿算准了诸葛亮的命门——蜀汉国弱,十万大军已是极限!

诸葛亮原本志得意满,甚至告知了李严此次北伐的计策,上策就是要断掉司马懿大军的后路。但前提是粮草供给得跟得上!若此计成,司马懿腹背受敌,必破无疑!可惜李严督办军粮不够卖力,就派人让诸葛亮退兵。



后来,李严为了逃避责任,还伪造文书,结果,事情败露,李严被废为庶人。诸葛亮仰天长叹:“大事去矣,此天不助汉!”

星陨五丈原:英雄终败给时间

对峙百余日,诸葛亮日渐消瘦。秋八月,渭水北风骤起,五丈原灯火彻夜未熄。帐中,诸葛亮强撑病体写下遗表:“臣若不幸,后事宜以蒋琬、费祎继之……”



是夜,将星陨落。蜀军秘不发丧,缓缓退兵。司马懿见蜀军营垒井然,叹道:“真天下奇才也!”却仍不敢追击。《汉晋春秋》载:“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结语:卧龙遗恨,非战之罪

诸葛亮五伐中原,看似败于司马懿的“龟缩大法”,实则困于三大死结:



1. 国弱粮匮:蜀汉人口不足百万,十万大军已是孤注一掷;

2. 盟友掣肘:东吴雷声大雨点小,李严内斗自毁长城;

3. 天不假年:若再活十年,屯田积粮,胜负犹未可知!

司马懿曾评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



此言谬矣!若非“卧龙”以攻代守,蜀汉早亡;若非天时不予,五丈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嗟乎!五丈原秋风萧瑟,千年后犹闻丞相长叹:“再给我十年,必不负先帝托孤之重!”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华阳国志》《汉晋春秋》)

诸位看官,你觉得诸葛亮为何在五丈原没能赢下司马懿呢?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