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能从身无分文的乞丐成为一人之下的宰相,这样的前后的巨大反差,也注定了他的不平凡。当初在自己穷困潦倒之时,正是自己心中的那份坚持,让自己挺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

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的佳作,但在这些诗词之中有两副对联也印证了吕蒙正一路上的不易,这两幅对联都写了什么呢?



贫贱不能移

吕蒙正原本应该享受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因为他的家庭可不是普通的富贵人家,而是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官居户部侍郎,父亲更是皇宫中的起居郎,在朝堂中有着不错的人缘,并且家境也非常显赫。

那么吕蒙正又怎么会落得个贫困的下场,而且还一度成为了乞丐呢?吕蒙正的母亲是家中的正妻刘氏,但是不知怎的他的父亲吕龟图更宠爱自己的小妾。刘氏非常不满意丈夫的偏爱,于是常常在家中和丈夫起冲突,最终吕龟图狠下心来,直接将刘氏和儿子吕蒙正扫地出门。



刘氏一介女流,一无一技之长,二无丰厚财产,她带着幼子吕蒙正从此过上了十分艰难的生活。吕蒙正非常好学,巧合的是他的父亲把他们赶到了一个寺院之中,这里收藏着很多的经史子集,吕蒙正也就借来一些书籍在寒窑之中苦读了起来。

读书的问题解决了,吃饭就成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饭要是吃不饱,读书学习也就没有力气,为此吕蒙正经常跑到寺院之中蹭饭,虽说见山门有三升米缘分,更何况吕蒙正一位孩童,又能吃多少呢?

刚开始寺庙对小吕蒙正很是欢迎,每次吃饭的时候他总是能够得到自己的那份饭,可是渐渐地,吕蒙正长大了,正长身体的他吃的越来越多,寺院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和尚为了能够吃饱饭,于是就提前开饭。



寺院中吃饭通常会敲钟,就像我们上学时中午下课前去吃饭的铃声一样,吕蒙正就是在听到钟声后才去吃饭的,这些和尚为了能够多吃两口,居然吃饱饭后才敲钟,吕蒙正每次赶来的时候,锅中的饭颗粒不剩。

挨过几次饿后,吕蒙正为了吃饭也不得不提前前往寺庙蹭饭,不过还是很难蹭到。饥饿和贫穷折磨着吕蒙正的心智,触景生情的他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横批“没东西”,连在一起也就是说自己现在是缺衣少食没有东西,可是贫困并没有击垮吕蒙正。母亲刘氏也为此非常发愁,自己苦点没关系,可是孩子努力的学习,想要考取功名,自己绝不能够拖累他。



于是母亲就不断的寻找亲戚帮助,可是那些亲戚见到刘氏母子被扫地出门,身无分文不说还非常的落魄,每次见到刘氏,这些人都是一番推辞,然后不了了之。看着往日的亲戚现如今如此绝情,吕蒙正也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取功名,改变自己的命运。

科举制到了宋朝时期已经逐渐的完善,许多寒门子弟也有了更多考取功名的机会,976年秋天,吕蒙正正式参加府试,一下子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取了来年攻考进士科的资格。刘氏听到消息后开心至极,为了给吕蒙正凑齐盘缠,更是费劲心思向亲友借钱。



977年进士科考试张榜之日,吕蒙正以进士科第一名的成绩夺取状元的头衔,皇帝更是亲自下旨亲封吕蒙正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一时间,吕蒙正飞黄腾达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当初无人问津的寒窑,如今被前来道喜的踩破了门槛。

那些平日里连一粥一饭都不愿施舍的亲戚,如今居然拎着重礼亲自登门拜访。看着眼前的变化,和世态炎凉,吕蒙正有感而发,立刻在自己的家门上再次写下了一副对联:

上联:“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下联:“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一副绝对,道出了世态炎凉,也道出了亲戚趋炎附势攀附权贵的面目,许多人在前来贺礼的时候看到这副对联都自觉羞愧。



不拘一格

吕蒙正进入仕途之后,颇受宋太宗赵光义的赏识,赵光义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在处理内政上还是颇有一手的,当初赵匡胤在位的时候,北宋的许多政务也都是赵光义在辅助打理,所以赵光义对文臣更倚重一些。

作为才华横溢的进士第一名,吕蒙正在赵光义的一手提拔之下,仕途可谓是非常顺利。当时吕蒙正被提拔为宰相,朝中有很多人对他不服气,经常在背后小声的议论他。

这不,吕蒙正刚被任命为宰相的第一天,大臣们上朝奏事,吕蒙正步伐沉稳,迈着四方步气宇轩昂的走在大殿之上。旁边一些官员看到吕蒙正后,不免有些妒忌,于是对吕蒙正被任命为宰相一事颇有微词。



“这人就是新任的参知政事?他能干的好吗?”或许是这人的声音稍大了些,也或许是大殿之中安静了下来,总之吕蒙正和其身边的好友都听到了这句话。好友们听到此人居然敢议论当朝宰相,立刻就想要前去问他的姓名,结果却被吕蒙正阻拦。

吕蒙正说:“问出了姓名又能怎么样呢?只会让我多记恨一个人罢了,如果不问他的姓名,我就会因此少记恨一个人,所以就不必去问了。”

这真可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吕蒙正一生为官恪尽职守,常常心怀国家,在自己辞官颐养天年的时候,宋真宗就曾经问他,何人能够接替你的宰相之位呢?吕蒙正一番思索之后,向宋真宗推荐了自己的侄子吕夷简。



吕蒙正此举并不是有私心,而是因为吕夷简确实有宰辅之才,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吕蒙正的眼光非常好,吕夷简因为出色的能力,最终配享宋仁宗的庙庭。

能从乞丐做到宰相,恰恰说明了坚持不放弃是多么的重要,即使面对困境,也要奋发向上,即使达不到吕蒙正这样的高度,也会比当下好上许多。

信源:
吕蒙正的一首怪联及其他——汉字与历史文化
吕蒙正:宰相肚里能撑船——刘立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