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一年里的第七个节气。2025年的立夏正撞上了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也是佛诞日,六十年一遇的双重吉日。南方的雨像竹叶上的青蛙,扑通扑通地跳进池塘,北方却早早晒出了一股燥热,田地里的麦苗、街头的老人,谁心里都明白:“立夏一来,日头就不肯客气了!”天气急转,家家户户都要琢磨怎么顺利过夏,既要防潮防热,又得讨个吉祥如意。


老人谚语念叨:“立夏称人,吃蛋斗蛋,饭碗要有五颜六色。”在城市的小区花园,也有孩子围成一圈斗蛋,玻璃瓶做成的秤钩子挂着小菜篮,磅秤一压,母亲嘴边就有祝福话。虫鸟知时,花果遍野,风里混着新麦的味儿。俗话说:“顺天时,吉星自来;乱时节,百病不安。”立夏不只是一个日期,更像是一声叮嘱:新的季节,莫忘和自然打一声招呼。

老祖宗留下的习俗、饮食和禁忌,看似繁琐,其实字字有理。今天,咱们围炉夜话,顺着烟火气聊聊立夏那点门道,听一听风吹过麦田,看一看锅灶里的五色饭,品一口时令的味道,谈一谈如何安然度夏。


立夏的来由与老习俗

一秤定安康,斗蛋迎好运

小时候立夏这天最盼着的,就是家里抬出老磅秤。小孩一个个被父母抱起来每人称一次,旁边人还得念吉祥话,“秤到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声音朗朗,讨一个夏日平安。有人说,这习俗源于古人对“疰夏”(夏季虚弱)的担忧,称人不仅取乐,还祈求小孩不“消瘦”、大人安康。


说到斗蛋,江南有句老话:“立夏蛋,斗一斗,秧苗壮,孩子活泼。”孩子们将鸡蛋煮好,用彩带编好蛋套挂脖子上,撞破别人,蛋壳响脆,输了也乐得哈哈。斗蛋不分贵贱,谁的蛋最硬,吉气就落谁家头上,有时“中看不中用”,破蛋拿来蘸酱油咬一口,剩下壳用来种豆芽。


佛诞日和浴佛香气

2025年这天,佛诞与立夏碰头,江浙的寺庙抓紧机缘:清早浴佛,庙里蒸香喷喷的乌米饭,牵着孩子到庙门口排队,老人家手里捏着一串蚕豆,口头禅是“吃乌米饭,过立夏,一年八季都有家”。岭南则流行以荔枝、枇杷供佛,有说法是“荔枝到、富贵到”,枇杷金黄,象征吉祥富足。昔日文人墨客也被浴佛日花香、饭香吸引,宋人诗里就说:“和风催麦陇,新雨送蛙声。”一粒米饭、一味时蔬,都在提醒我们:立夏是心头的“新芽”。

雨多热高,气候里的“考题”

今年立夏,南方“雨阵阵”,江南的小河有时水涨到岸边,农人都忙着疏沟开渠;北方却燥热得早,麦田起尘,大人小孩汗流浃背。祖辈的农谚早有交代:“立夏在月尾,六月桑拿天。”碰上这样的天气,老办法往往管用:南头家里熬薏仁赤小豆汤,北头添几片麦冬、百合进汤锅,不论雨露风干,都得顺时应对。


传统食俗:三吃才叫过立夏

五色饭,饭碗里的五行平衡

老话常说“一碗五色饭,夏天身体棒”。立夏当天,江南人上桌少不了一盘五色饭:赤豆、黄豆、黑豆、绿豆、薏米,把五行藏进饭碗里。色彩斑斓,孩子最爱挑着吃,把红的嚼一粒、绿的丢嘴里,满满是夏天的童趣。五色饭有助于让肚子“适应”新气候,寓意五谷丰登、平安过夏。

家常做法其实极简单:提前泡好各色杂豆,和大米一起下锅,大火烧开,小火焖熟。出锅前撒点芝麻,五味合一,软糯香甜。有人喜欢加入糯玉米、山药或时令蔬菜,应季的瓜豆、香肠都能点缀一二。

乌米饭、蚕豆饭

江浙乡下,乌米饭是一道招牌。用紫叶染制的乌米拌上糯米,蒸得“糯黑发亮”,吃上一口,滑糯软糯中透着淡淡叶香。蚕豆饭则是家常常见,将剥好的蚕豆一起下锅,蚕豆是初夏时令绿豆,糯米饭中点缀几粒,嚼劲和清香都有了。不爱糯米可直接白米,蚕豆也能搭配腊肉、香肠炒一炒,家家口味各有门道。


黄鱼、河虾,水中的夏意

沿海人讲究“立夏吃黄鱼,年年无忧虑”。黄鱼鲜美,正当肥美,简单清蒸或炖汤都合适,鱼肉滑嫩,象征年年顺顺。河虾又称“五月虾”,色泽粉红,清晨买得新鲜,用葱姜炒香,家里人围坐餐桌,尝一口“应季”的鲜,夏天就有了个好头。


三宜:顺时调养的小智慧

  1. 调作息
    立夏之后夜短昼长,建议晚上别太晚睡,别贪早起,尽量23点前入眠,中午小憩半小时,哪怕闭目养神,也是护心护神。工作间隙起身晒晒太阳,楼下散步走一走,夏天会更顺心。

  2. 轻运动
    夏初运动忌大汗淋漓,外面闷热,各种高强度运动反而消耗太多。散步、打太极、慢骑行、家里抻抻腰、揉揉眼,简单的活动能赶走疲劳。朋友公司的工间操,手指操一套,大家都说午后不容易犯困。

  3. 养心神
    换季心烦气躁,推推手腕上的内关穴,感觉紧张时嚼点樱桃、青梅,不仅舌头生津,心也跟着酸酸甜甜,舒坦不少。办公室的小姑娘桌上总备着一包青梅,一边敲键盘一边慢慢含,叹一句“舒服”。


三忌:避开麻烦才安乐

忌贪冷饮

立夏再热,冰西瓜、冰淇淋也不能没头地猛吃。朋友家的小孩有一回运动后喝了冰可乐,结果翌日肚子闹脾气。老办法:热天渴了,来杯姜枣茶,嘴里暖,身体才不抗议。

忌渴极饮水

不要等到嘴巴干得冒烟才猛灌水。立夏以后,应该是“未渴先饮”,定点喝几口热水,别用喝冷饮当惩罚。家里给老人预备保温杯,餐桌上也多摆壶温水,每天1500ml,稳稳的。

忌骤冷降温

出门带件薄外套,别怕麻烦。客户家里有个孙女,上周球场出了一身汗就冲回空调屋,第二天咳嗽头晕。暑天虽热,冷风直吹反而招惹麻烦。早晚温差大时关好门窗,尤其家有老人孩子,更要多提醒。


南方今年雨多潮湿,多煮薏仁冬瓜汤,避湿利水。不宜久居潮屋,多开窗、多通风,预防蚊虫滋生。北方热得早,厨房备些百合麦冬,一锅百合银耳粥,清润心肺。坚持少出门烈日下,正午家里泡一杯淡茶,或陪家人下盘棋,也是立夏的乐趣。

若遇极端天气,江南别贪方便,暴雨天少外出,多留心水情,雨具常备。华北防暑降温,老人多休息,孩子多喝温水,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每年立夏,我都喜欢坐在老房子的堂屋,看着檐下的紫藤开花,孩子们在院里斗蛋,大人们掂量着新米、鲜鱼,新老交织的时节感油然而生。有人说,立夏不是一场仪式,是生活的“提词器”,提醒我们念一念家人健康,吃一口时鲜,踏一步顺天应节的路。

节气更迭,习俗变迁,背后藏着祖辈无数的嘱托和盼望。立夏的五色饭,教我们和合五行;斗蛋、称人,是爱的表达;三宜三忌,是顺应天时的朴素生活智慧。不求全懂,但心里装着这些“老规矩”,夏天就有了底气。

“懂得顺时而行,是中国人柔软又坚韧的秘密。”立夏已到,愿你在琐碎中遇见丰盈,于炎热中守住安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