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立(营销头版主笔)
■来源 营销头版(ID:mkt2000)
如果饮料界也有“留学镀金”剧本,康普茶绝对能拿奥斯卡。
这玩意儿起源于中国渤海地区,秦朝时可能还被当作“皇家秘方”,但真正出道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东北。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搪瓷缸里都泡着一坨“海宝”(红茶菌,也称“胃宝”),东北大娘们坚信它能治胃病、延年益寿,甚至和“打鸡血”“喝凉水”“醋泡蛋”并称民间四大养生,秘方。可惜,家庭作坊卫生堪忧,有人喝出问题后,“海宝”迅速沦为时代的眼泪。
图源:小红书
谁曾想,这杯酸了吧唧的发酵茶,漂洋过海到了美国,摇身一变成了“健康顶流”。
好莱坞明星Lady Gaga、贾斯汀·比伯拿着它街拍,维密超模用它当代餐,连星巴克、可口可乐都争相推出相关产品,硬生生把康普茶捧成了“欧美中产快乐水”。
更魔幻的是,它又杀回中国,成了小红书博主们的“调饮素材”、山姆货架上的“中产标配”,甚至有人专门开车去深圳代购——一杯茶上演了一出“出口转内销,镀金再翻红”的大戏。
康普茶到底是个啥?
说了这么多,康普茶到底是啥玩意儿呢?
从成分上,简单来说,康普茶就是一种发酵茶饮料,一般是以红茶或者绿茶作为基底,再加入糖和一种叫SCOBY(Symbiotic Culture of Bacteria and Yeast)的共生菌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就诞生了康普茶。
这SCOBY是个神奇的“魔法菌”,在发酵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让普通的茶水摇身一变,成为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的康普茶。
图源:小红书(各种形状的红茶菌)
康普茶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一般得经过两次发酵。
第一次发酵,主要是让SCOBY在茶水里“大展身手”,把糖转化为各种有机酸、益生菌和少量酒精,这个过程大概需要7-14天。
经过第一次发酵后的康普茶,已经有了基本的风味和营养,但为了让它口感更丰富,就会进行第二次发酵。
第二次发酵时,人们常常会往里面加入各种水果、香料,再发酵个2-5天,这样就能得到各种不同口味的康普茶啦,像草莓味、桃子味、柠檬味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如果你问我味道咋样?独特肯定是足够独特的,但会让初次尝试的人感到灵魂震颤。
一口下去,酸得像“馊了的豆汁儿”,甜得似“姥姥的泡姜水”,气泡在舌尖蹦迪,后调还带着茶香——这种魔幻口感被网友戏称“清醒的放纵”。
有人爱它像“肠道按摩仪”,有人恨它“喝出工伤表情包”。
个中滋味,您细品。
对了,前面提到的“海宝”,其实就是康普茶的前身,它们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只是名字和包装不同。
上世纪80年代,很多家庭都自己在家制作“海宝”,用一个大罐子,放上茶叶、糖和菌母。
不过,在80年代的红茶菌热潮中,因有人喝出霉菌中毒,加上功效被吹成“包治百病”,最终被贴上“智商税”标签,退隐江湖了。
漂洋过海的逆袭
康普茶在国外爆火
康普茶虽然在中国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在国外却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就像一个怀揣梦想的游子,离开家乡去远方闯荡。
大约在19世纪初,它被东南亚商人带到了沙皇俄国,随后传到贝加尔湖和高加索地区。在那里,康普茶找到了新的生长土壤,逐渐被当地人接受。
到了20世纪,康普茶又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车,来到了日本和欧美国家。在日本,它被称为“红茶菌”或“红茶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
而在美国,康普茶的发展则和嬉皮文化紧密相连。
当时,嬉皮士们追求自然、健康和反传统的生活方式,康普茶“天然发酵、健康养生”的理念正好和他们不谋而合,就像是找到了组织,迅速在这个群体中传播开来,为后来的流行埋下了种子。
图源:城市City+
到了现代,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饮食的风吹遍了欧美大地,康普茶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在这个追求健康的时代,康普茶凭借“健康饮品”的标签,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尤其是素食者、减肥人士和无酒精饮料爱好者。这些人就像是康普茶的“超级战队”,为它的火爆贡献了重要力量。
市场数据是最好的证明,Markets and Markets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康普茶市场规模达到了20亿美元,北美地区作为最大的消费市场,占据了39.4%的份额。预计在2024年-2029年增长至59亿美元。
饮料巨头们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纷纷入局。
2016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分别收购了澳大利亚的MOJO和美国的KeVita品牌。星巴克也不甘落后,旗下的Evolution Fresh推出有机康普茶系列。
在这些巨头的推动下,康普茶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长势头十分惊人。
除了健康理念和市场推动,名人效应也为康普茶的流行加了一把火。
麦当娜、Lady Gaga、贾斯汀・比伯等国际巨星都是康普茶的忠实粉丝,堪称野生代言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饮用康普茶的日常,让康普茶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粉丝们看到自己的偶像都在喝,纷纷跟风尝试,康普茶也因此成为了时尚和健康的象征。
图源:Splash News
在市场售价方面,康普茶的价格相对较高,一般在3-10美元一瓶,比普通饮料要贵不少。
不过,消费者们似乎并不在意,毕竟它主打的就是健康和品质。
镀金归来,康普茶上位
在国外混得风生水起的康普茶,这几年又把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再次掀起了一股热潮。
这背后的原因,和当下国内的健康养生潮流密不可分。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各种低糖、低卡、富含益生菌的健康饮品成了香饽饽,康普茶正好就打着“健康饮品”的旗号,成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社交媒体的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小红书、抖音这些平台上,自制康普茶的教程、调饮搭配分享随处可见。
图源:小红书
近日塌房的演员曾黎,就曾在直播中透露家里存了1500斤自制酵素,还在小红书分享自制康普茶的教程,引发了粉丝们的效仿,让更多人认识了康普茶。
还有很多博主分享用康普茶调鸡尾酒、兑咖啡的创意喝法,把康普茶变成了“万能搭子”,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和购买欲。
不只是在社交平台上,在零售渠道也能看到康普茶的身影。
山姆、盒马上架低糖改良款,屈臣氏推出“茶里茶汽”苏打水,连轻食店Wagas都拿它搭配沙拉,瞬间“高端化”。
图源:山姆、盒马
随着市场的发展,康普茶在国内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在口味上,除了常见的水果味,还会出现更多本土化的创新口味,比如加入红枣、枸杞、桂花等中国传统食材,让康普茶更具中国特色。
在品类上,除了瓶装饮料,康普茶可能会以更多形式出现,像康普茶粉、康普茶浓缩液等,方便消费者在家自制。
一些品牌还可能会将康普茶与其他健康食材结合,开发出功能性更强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从市场前景来看,康普茶在国内还是很有潜力的。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健康饮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康普茶作为一款具有健康属性的饮品,正好赶上了这股健康消费的东风。
不过,康普茶在国内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康普茶的酸度相对较高,这让一些消费者不太能接受,影响了它的受众范围。还有就是,虽然康普茶在国外很火,但在国内,很多消费者对它还不太了解,认知度比较低,这也需要商家和品牌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和接受康普茶。
“最卷”的茶
康普茶的奇幻漂流,像极了人生。
在中国当“土味饮料”,去欧美镀金成“中产图腾”,最后衣锦还乡收割情怀。
它提醒着我们,时尚果然是个圈,但转回来时,身价已翻十倍。
下次喝康普茶时,不妨对菌膜敬个礼。毕竟,它可能是你喝过“最卷”的茶。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更多营销资讯,尽在【营销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