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打响,日军20万大军三路围攻南京。激战到13日城破沦陷,宣告南京保卫战结束,日军取得了南京攻城战的胜利。

在这场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那么,在南京城沦陷之时,究竟是谁坚持到了最后?通过中日双方的档案,可以得到这个答案。



井手龙男

金陵兵工厂:击毙日军大佐

日军野战重炮第6旅团在进攻南京时,其下辖的第14联队联队长井手龙男大佐被中国守军击毙,他就是死在南京城最后的抵抗者手里。在进攻南京时,井手龙男的联队配属给第6师团作战。在攻击中华门时,井手龙男联队的巨炮轰开了城墙,为日军侵入南京立下了功劳。



日军进攻南京

南京城沦陷后,井手龙男所在的联队驻扎在中华门附近的金陵兵工厂。日军第14联队在这里犯下了累累暴行,对中国军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国档案记载:

罪行一:12月14日,日军射杀市民王文家、王留柱,尸体抛在兵工厂外的河边。

罪行二:12月14日,在金陵兵工厂内射杀士兵2000多人,尸体堆在兵工厂宿舍的楼二、三楼上。

罪行三:战后调查,在金陵兵工厂后山发现埋尸骨的地方三处,有1000多具尸骨。



守军

日军的凶残没能吓倒中国军民,日军重炮兵第14联队也付出了代价。据日军炮兵第14联队记载:

炮击事件经过:12月14日,井手龙男大佐和手下一行人来到金陵兵工厂视察,井手龙男志得意满地走在路上,以得胜者的姿态视察着14联队的炮兵们。

当他来到第五、六炮车之间时,突然一发迫击炮弹飞来,当场击中了井手龙男。这一发炮弹打得可谓精准,炮弹直接落在人群中,当场炸死三个日本兵,分别是木下次郎市、金床勇夫、丹田好一。

井手龙男情况:当时迫击炮爆炸后,弹片飞溅击中了他的身体,井手龙男的身上被弹片击中多处,弹片击穿了他的肺部。井手龙男被紧急送往医院,但是他受到的伤过重,于次日上午毙命。

次日上午,日军对井手的死大感震惊,在哀悼之余将他追赠为陆军少将。在南京保卫战中,井手是被中国军队击毙的唯一一个日本将官,虽然是死后才追赠的。



迫击炮

这件事情记录在日军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的档案《阵中日志》明确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况。《阵中日志》是这样记载的:

12月14日,联队长井手龙男大佐于昨日遭到不明敌军炮袭,于本日午前八十三十分死去。15日晚上8时,野战重炮第14联队举行隆重的葬礼,其遗体葬于南京雨花台麓。

井手被炸死后,日军为掩盖井手死亡的真相,以维护其所谓的“皇军荣誉”,在新闻里大肆报道井手是在12月11日在进攻南京城墙时,在雨花台遭到炮兵袭击重伤的,井手受伤后拖到14日才死去。

这一篇报道显然不是真实情况,井手在金陵兵工厂被炸死,这是真实的情况。日军的《阵中日记》于当天就进行了及时记录,并对井手遇袭的情况写得很清楚,井手的确死于中国守军的炮击炮袭击。



阵中日记

狮子山炮台:血战到最后一刻

当井手龙男的尸体还未冰冷,中国守军仍旧在狮子山炮台顽强杀敌,这里的守军士兵也是打到最后一刻的人。据档案资料记载:

狮子山:座落于南京城西北江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名,历经明朝至清朝500多年,历年修筑维护炮台于其上,山上有大小炮台数座,可向江面和城区俯射,形成压制性火力。

狮子山在低矮平缓的群山中很突兀,故而有“江上孤峰万马腾,忽惊狮蹲势崚峥”之美誉。日军进攻南京时,深知狮子山防务之重要,对己杀伤之大,所以进攻路线都主动避开了狮子山。



狮子山地形图

中国军队的档案《江宁要塞区1926年12月9日起至1937年12月13日止间作战经过概要》记录狮子山炮台战斗到12月13日沦陷那天,当时是这样记载的:

“狮台于十二日午后九时向水西门、上新河一带之敌射击,掩护友军撤退……至十三日午前三时,炮毁撤退。”



狮子山炮击点

但是现在新发现的档案表明,狮子山炮台一直坚持到了14日,日军官方甚至一度认为并未完全地占领南京。这两则新的档案资料分别是:

  • 美国《波士顿环球晚报》(1937年12月15日第13版):“日本陆军发言人在此间谈到日军对南京地区尚未完全占领,因为中国军队在狮子山要塞的大炮尚未沉寂,西面山上的炮群仍然在开火。”
  • 美国《纽约时报》(1937年12月16日第1版):“在城市的西北角狮子山炮台上,中国军队仍然在坚守,那里的大炮还在向日军开火。日军不得不承认,他们还没有完全占领南京,日军完全占领南京还需要2-3天。”

但是,南京城毕竟大势已去,最后 炮台官兵不得不撤退,日军占领狮子山炮台后,愤怒地将炮台拆毁。由此可见,日军对狮子山炮台是何等的畏惧,中国守军在上面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狮子山炮台

下关江面:用步枪打驱逐舰的士兵

日军进攻南京时,日军舰队也配合了陆军的行动,日本军舰“海风号”进入南京天河口江面向南京进行炮击。日本军舰的作战目标是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海风号”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南京港口。



“海风”号

据日军档案记载:

12月16日,在南京城沦陷四天之后,城内已经没有反抗的士兵。就在军舰平静地漂在江面享受着江风时,突然鱼雷手杉本宗五郎发现右舷处出现了一艘小木筏,小木筏是用简单的木棍搭建的,上面有三个中国人在奋力划着筏子。

南京沦陷后,很多逃难的人乘坐筏子渡江逃亡,这种情形早已经司空见惯,杉本宗五郎和军舰上的士兵都没有在意这艘木筏。可是这艘木筏见到驱逐舰后,非但没有主动避让,反而加快了速度向军舰奔来。



守军士兵

杉本宗五郎探出头来,企图喝止他们靠近时,突然三支步枪一齐向军舰上射来,子弹像雨点般飞来。杉本宗五郎首当其冲,一颗步枪的子弹射穿了他的额头,杉本宗五郎一头栽倒在地,当场死去。

船上的同伴这才反应过来,这艘木筏是来袭击军舰的,士兵们立刻用机枪还击。这场激战持续了五分钟,小木筏被军舰上的重机枪击沉,三名中国士兵葬身长江之中。江水冲荡着他们的尸体,顺着下游漂流下去。

这三名中国军人,在南京沦陷四天后,竟然以这种方式报仇。他们虽然失败了,可是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敢于复仇的精神值得人们敬佩。舰长和士兵都觉得不可思议,都认为他们是真正的武士。



不屈

这就是档案里记录的中国军人,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无论是金陵兵工厂的迫击炮兵,还是狮子山上的重炮兵,还是驾驶小木筏对战日军驱逐舰的步兵,他们都是不屈的中国人,他们的身上有不屈服的精神,他们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都是英雄。

他们的事迹值得后人铭记,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参考文献:

1.《事变忠勇列传——陆军之部》

2.《江宁要塞区1926年12月9日起至1937年12月13日止间作战经过概要》

3.《波士顿环球晚报》

4.《纽约时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