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事关长和与贝莱德港口交易一事,依旧处于外界的关注之中。

毕竟,中美关税战还没有结束。

如今的美国就像是被“煮熟的鸭子”,拒绝取消对华商品额外加征的关税,还幻想和中国进行谈判。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部为了提醒其他国家,发布《不跪》的视频。

这不是说给咱们听的。

而是说给那些准备对美国“跪降”的国家听。

事关长和交易港口一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3月底已经正式表态,交易被迫暂缓。

但是在4月中旬,美媒声称长和与贝莱德的交易。

会拆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交易。

言外之意就是说,要分为两笔进行交易,一笔是将关注度最高的巴拿马运河港口出售给贝莱德,剩余的41个港口出售给意大利首富阿庞特家族。

从这一点来看,李家似乎没有听懂国家市监总局的弦外之音。

还想通过拆分的方式,与西方进行交易。

紧接着,在4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度表态,要求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否则将会承担法律责任。


【针对港口交易,我国再度表态】

不得采取、任何方式、法律责任,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表态。

而是对长和、对李家、对西方的警告。

只不过从目前来看,李家或许要选择一意孤行了。

毕竟,这份交易案背后可是隐藏着其他秘密。

首先,李家将43个港口拆分为两个资产包,一个资产包是甲资产包,包括巴拿马运河沿线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另一个乙资产包则是剩余的41个港口。

贝莱德旗下的全球基础资产合伙公司,将获得甲资产包51%的股权。

意大利阿庞特家族旗下的终点投资公司,获得49%的股权。

乙资产包则完全相反,贝莱德获得49%的股权,阿庞特家族获得51%的股权。

这其中要是没有猫腻,谁都不会相信。

据悉,阿庞特家族是意大利首富,资产超过500亿美元,拥有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

李家和阿庞特家族的一代目路易吉·阿庞特是老熟人。

在2003年,李家就联合阿庞特家族收购英国港口。

除此之外,双方更是多次合作开发港口,是真正的利益合作伙伴。

相比43个港口打包出售,如今的拆分方案,实际上就是“换汤不换药”,属于变着法出售给西方。

巴拿马运河沿线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依旧会成为贝莱德囊中之物,与旧方案没有任何区别。

而且剩下的41个港口,没准也会被贝莱德拿下。

因为贝莱德在乙资产包中占据49%的股份,同时贝莱德与阿庞特家族也属于合作关系。

在终点投资公司中,贝莱德就有股份。

谁能保证,阿庞特不过是贝莱德收购港口的“白手套”?转头就有可能将港口出售给贝莱德。


【港口交易,贝莱德或是幕后买家】

所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才会再度公开表态,公开警告李家。

对此,李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大概率会继续推进交易。

但是我们很清楚,此次我国的警告与3月底的警告完全不同。

在3月底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对全球发动关税战,我们和特朗普还没有彻底翻了脸。

虽然中美已经互相加征20%的关税,但是双方并没有闹僵。

一切的改变都发生在4月份,最初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针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巨额停靠费。

一部分是针对中国制造和中国运营的船舶,从2025年10月14日开始,船舶中每吨货物加征50美元,逐年递增。

在2028年,每吨货物会加征140美元。

另外一部分指的是那些中国制造,国外运营的船舶。

美国将对这些船舶每吨货物加征18美元,或每个集装箱加征120美元。

同样是逐年递增,在2028年,每吨货物加征33美元,或每个集装箱加征250美元。

这个政策很有可能会在全球进行推广。

尤其是贝莱德收购巴拿马港口之后,一切都有可能落地。

也许其他的美国总统不会这么干,但是特朗普一定会这么干。

这样一来,将会严重损害我国的海外权益,严重影响对外贸易。

而李家作为当事人,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从特朗普上台以来,到处极限施压外加讹诈,很少有人会买账。

就连国家陷入困境的泽连斯基,此前都敢正面硬刚特朗普。

如果李家第一个妥协,就会被特朗普政府视为“打败”中国的证据,将会在中美关税战一事上变本加厉。

不排除和中国继续玩文字游戏的可能性。

别忘了,早在1997年,长和收购巴拿马港口之际,美国就表达了不满之情。

有议员就表示,长和一旦拿下巴拿马港口,中国就会在战时进行操纵,让美国的庞大舰队被堵在狭窄的运河里。


【美国曾阻挠长和,收购港口】

直到200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才承认,收购不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风波得以暂时平息。

这一收购案才顺利通过。

但是二十多年来,美国内部一直有人对此心怀不满。

在这些政客眼里,李家就是他们的代理人,而特朗普的看法,估计也差不多。

因此,当贝莱德CEO拉里·芬克在双方刚达成一致的时候。

就已经向特朗普汇报最新进展,这让特朗普很开心,可以视为是对中国的“一次胜利”。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李家就不断将资产向西方转移。

欧洲是重点部署方向。

这就代表着,李家不可能在关税战中,支持中国。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彼此之间还是需要留一点情面。

毕竟,李嘉诚代表着港商,我们对李嘉诚此人属实没有办法用太过严厉的话语进行批判。

以免李嘉诚对港商说大陆的坏话,影响港商对大陆的投资信心。

这也是此前国家对长和一些不合时宜的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所在。

比如说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陆经济开始腾飞。

90年代末期,大陆开始房改,李嘉诚也在这个时候进入大陆房地产市场。

当时无论是大陆的企业家,还是政府部门,对房地产并不了解。

而李嘉诚已经在香港房地产市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进入大陆房地产市场之后,简直就是如鱼得水。

当时大陆的房地产商由于缺乏资金,走的是“高周转”路线。

快速拿地然后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力求快速回款。

拿着利润再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快速回款。

这样形成一个循环。

可是这样的经营模式也存在风险,如果资金链断了,这家企业必然会破产。

但是李嘉诚完全不同,他手中有足够的资金。

拿到地皮之后并不急于开发,甚至凭借“港商领袖”的光环,还能以低价拿地。

李嘉诚拿到地皮之后,并没有快速开发,而是选择捂盘。

或者用最慢的速度进行建造。

动辄10年以上,等楼盘开发完毕之后,房价已经暴涨,李嘉诚就能在其中大赚一笔。

有的时候,一个楼盘的资金回报率,甚至已经超过了大陆房地产商十个楼盘。

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御翠园项目。

2001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以7亿元的价格,摘下40万平方米的姚家园地块。

换算之后,楼面价格约每平米1750元,准备建设“御翠园”,高档住宅项目。

了解北京地理位置的都知道,这块地皮的位置极佳。

在四环附近,距离朝阳大悦城3公里,距离三里屯、国贸、燕莎等商圈也比较近。

还有地铁线规划。


【和记黄埔,曾多次捂盘不开发】

只要拿下这块地皮,开发商必定能赚钱。

可是和记黄埔却拖拖拉拉,几年过去了都没有施工。

2005年5月,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

对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日期满一年,依然未动工开发的,征收土地闲置费。

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李嘉诚在2001年拿地之后,声称在2003年进行开发。

结果在2005年依旧没有动工。

按照相关规定,属于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范围之中。

但是就在满两年的前一天,和记黄埔动工了,时间点掐的是恰到好处。

只不过和记黄埔的动工并非全面动工。

一个是将地皮分期建设,先规划出一小块盖一期工程,这样就可以向相关部门交代,和记黄埔确实动工了,不存在土地闲置的问题。

不得不说,这一理念在当时还是很超前的。

第二个是,国八条只是要求动工,没有明确规定,动工的硬标准是什么。

和记黄埔就可以钻空子,挖个大坑也算动工,打上几根桩也可以视为动工。

就这样,2006年御翠园一期开始销售,价格为每平米900元。

这已经是和记黄埔买价的五倍之多。

到了2011年,才开始建设“御翠尚府”,这个时候的售价已经达到每平米2.6万元。

随后,剩余的土地继续停工。

导致和记黄埔在2011年,被国土部列入闲置土地的“黑名单”上。

在2014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又发布了《关于平房乡姚家园新村商品房二期H组团项目公开参与意见采信情况的通告》,公开了网上“收回和记黄埔公司的土地开发权,重新进行土地招拍挂”的建议。

这就是公开警告李嘉诚,不要继续捂盘。

可是李嘉诚并没有马上开工,再度用各种理由和手段拖拖拉拉。

等到御翠园二期拿到预售证的时候,已经是2023年的7月份。

当时的售价已经达到每平米9.07万元。

按照每平米1750元买进,用每平米9.07万元卖出,利润高达50倍。

想必做任何一门生意,利润都不可能达到50倍这么高。

但是李嘉诚就是做到了。

这也是至今被外界诟病的一点。

另外还有四川成都的南城都汇项目,也是李嘉诚捂盘的典型。

2004年,还是和记黄埔,以21.35亿元,购得南城都汇所在地皮,楼面价格为1030元/平米。

这块地皮位于成都重点打造的高新区,是成都未来的希望。

希望这块地皮可以开发出一个高端住宅,就像旁边的桐梓林项目一样。

吸引更多的高净值人群落户高新区。

结果和记黄埔故技重施,拿到地皮两年之后,还是没有任何动工的迹象。

期间和记还将其中886亩土地进行抵押,从银行获得26.1亿元贷款,这已经比总价都高4.86亿元。

成都不是不知道和记的小把戏,但是给其留了一点面子。

一直在做李嘉诚的工作。

可是李嘉诚不管不顾,将这块地皮分为八期建设,12年过去了,项目只开发到第六期。

当时,售价已经达到1.6万元/平米。

代表着李嘉诚仅靠销售房屋,前后就获利超过180亿元。

2020年,成都实在受不了,勒令李家尽快完工。

结果李嘉诚将剩余的第七期和第八期股权,出售给了禹州集团、成都瑞卓置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RZ公司。

作价约74.47亿元,折合2.4万元/平米。

结果李嘉诚拍屁股走人,将烂摊子留给了成都。

仅凭这笔交易,李嘉诚就赚了38.11亿元,远超当初21.35亿元的拿地价。

随后成都出台一份文件,对和记黄埔捂盘的行为做出惩罚,禁止高新区金融机构向该公司及其项目提供新增融资、贷款。

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向该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

结果李嘉诚为了规避风险,直接将和记黄埔更名为舜鸿成都公司。

为了脱身,和记黄埔和另一家RZ公司,提供了3.43亿美元的卖方贷款。

让RZ拿到钱之后入主舜鸿,相当于李嘉诚给别人钱,还让别人来接盘。

结果在RZ接手之后发现,舜鸿就是一个“空壳子”。

面临一大堆诉讼,而且舜鸿还将八期项目更名为山河玖璋,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售价只有1.5万元/平米。

而RZ在均价为2.4万元的时候接手,如今以1.5万元出售,很显然要赔钱。

既然赚不到钱,RZ就无法偿还贷款,李嘉诚以此为理由,直接接管舜鸿100%股权。

还通过股东大会,直接罢免瞬鸿原法人及其董事会成员。

甚至通过法律途径,将项目收了回来。

这样一来,李嘉诚自然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原本成都准备将剩余房产进行拍卖,一方面可以保证交房,另一方面也为了将项目盘活。

可是李嘉诚提出,八期项目是当年贷款的担保,RZ还款之前不能处理,法院只能放弃拍卖。

随后,这个楼盘只能继续烂尾。

说到这,咱们不妨回过头看一下李嘉诚在内地开发房地产的历史。

几乎每个楼盘都要捂盘。

北京东方广场,开发周期约12年。

上海御翠豪庭,开发周期约13年。

上海世纪汇广场,开发周期约12年。

东莞逸海豪庭项目,1990年购入,分多期开发至2024年,因囤地95个月被处罚8000万。

大连西岗项目,2011年以19亿元购入,八年也没有全面动工。

最后以40亿元出售给融创,仅转卖就赚了21亿。

而且李嘉诚不仅仅在内地捂盘,在香港也是同样的操作。

此前我们总是顾及到港商的面子,没有翻脸。

如今长和执意要将港口出售给贝莱德,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这不仅仅是无法用“在商言商”来讨论。

毕竟,美国可从未将这笔交易视为是商业交易。

贝莱德的CEO拉里·芬克从交易一开始,就不断向特朗普汇报最新进展。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防长赫格塞斯,更是亲自飞抵巴拿马,向巴拿马当局施压。

在美国不断施压之下,巴拿马已经扛不住了。

被迫改口,扬言当年与长和签订的港口运营合同存在违规之处,需要重新审计。

也就是说,美国已经准备动用国家力量来促成这笔交易。

谁还敢说这是单纯的“在商言商”?


【涉及港口交易,不能在商言商】

既然美国处处讲政治,用国家力量干涉交易,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而且近十年的种种变化已经说明,曾经的全球化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美国肆意妄为之下,到处都是“小院高墙”。

代表着各种氛围不能过于宽松,在商言商的范围也会开始收缩。

这不是我们故意为难李嘉诚,而是全球大趋势的结果。

如今是中美关税战的关键时期,虽然中方对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就是拒绝谈判。

但是未来不排除会有谈判的可能性。

关税战开始之后,中方硬刚到底的态度,已经让特朗普开始眨眼。

不得不对部分商品进行豁免。

特朗普政府更是主动放低姿态,我们是有希望在谈判中,获得对国家有利条件的。

如果在这个时候,长和与贝莱德完成交易。

那特朗普会马上变脸,拒绝和中国谈判,势必会继续对华加征关税。

因此,李嘉诚手上的港口不仅是商业战略的筹码。

也是中美博弈的一环,美国如果想要,就要用足够的筹码来换。

港口不是不能卖,是不能如此轻易卖掉。

我们不可能坐等被美国人卡对外贸易和海外权益的脖子。

所以,在美国没有真正妥协之际,李家如果一意孤行,真的要做好承担严重后果的准备。

市监总局的表态不仅仅是表态,而是对长和与贝莱德的警告。

永远要记住,一名中国商人,为了一己私利就要出卖国家利益。

不仅仅是被世人唾弃这么简单。

很有可能要把吃进去的全部吐出来。

总之就是一句话,商人逐利也不可忘国。

这是底线更是红线,绝对不允许触碰和逾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