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之争现在是一个挺普遍的话题,现在很多人是重理轻文,认为文科,比较虚无缥缈,也很容易没有根基被毒化走歪等等,包含智商极高的张捷教授。可是这个话题,如果放到100年前的中国去讨论,可能答案就不太一样,因为那会儿中国正被列强宰割,人们最开始谈实业救国(见老舍《茶馆》)、洋务运动,但是后来呢发现不太行,进而深刻认知到须首先从思想上破除旧建新才行,于是发生五四运动,代表是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

通过现在和100年以前,同样是中国对比,我们会模模糊糊地感受,所谓的文和理,好像“理”是直接去解决手脚的问题,而“文”却是从根上改善人的心和大脑。貌似前者更直更务实,后者则更深更奥妙。

那,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反而曾经被认为深刻的“文”却被“理”所轻视了呢?恰是因为如今大环境比较平稳,人们忙于赚钱谋生,定义这才是“务实”,“务实”最重要。

并且不可否认,随着大环境的平稳,有很多乱七八糟的现象开始出现,比如特权阶级以及很多富二代官二代,脑子不太行或者比较懒,就去混或者买最简单的文凭,有的在国内,有的去国外。此时,文科的一个特点就变成了弱点:即文科是面对绝大多数人心智的,虽博大精深,但入门门槛更低更开放。

那么文就弱于理吗?那么就要重理轻文吗?

这是一种极大的时代的短视,极其危险。请看下面这些新闻:



你觉得这些被发展为间谍的被策反的天才留学生,特别是后来进入中央某部直属研究所的,是学理工科的呢?还是学文科的呢?

我们姑且认为都有吧,可是为什么他们这么容易被策反呢?

如果我是敌特,我拿钱拿色拿工作机会就可以诱惑他,这非常务实直击他的需求,先绑架了你的手脚,再控制你的大脑和你的心。

所以要想祸害一个人,绝对单通道是不行的,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个时候如果重理轻文或者重文清理会发生什么,你会发现都有致命的弱点,都容易被轻易的攻破。

与这个情况非常类似的是我在金融行业工作,我发现很多被骗的,很高金额被骗的(客户),不分文理毕业,他们都被利用了人性的贪。

所以我们认知事、认知人是要从人性出发。

而无论“文”还是“理”,都是人性这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实时是不应该硬生生的割裂它,对立它和放大它。

你(曾)喜欢高晓松吗?你喜欢张杰教授吗?

如果仔细看看,很多和他们一样,以理工科自居非常受大众欢迎的人士,受欢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恰是因为他们的文科能力很强,表达能力出色。

文科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在于:它的领域是和表达、文学、艺术等直接关联的,这个能力一旦缺失,就很难流行。

当你表达久了,人们就会看你的底层,这个层次就是逻辑性强不强;当人们对逻辑看清了,人们需要了解你的底蕴,再往下看一层就是看你的价值观和知识积累,而这个又回到了文科侧重的范畴。

这就是文理联接,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的体现。

因此,文科理科作为研究时专业化分工是可以存在的,但如果你要人为刻意地把它对立起来,实是非常错误、非常危险的误区。

每当在网上我看到“理”攻击“文”,或者“文”鄙视“理”的极端争论的时候,我就会举例子,拿谁呢?拿教员来举例子。你说伟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所以文理之争,是你陷入了别人设定的一种圈套。

把文和理抛开,人们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能力?这种人呢,应该是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但最重要是具备正确健康的底层价值观。

咱们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如果是做培训工作,就该去培养这样的开智人群。

最后,你觉得我是学文还是学理呢?哈哈

我是苏卫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