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强基计划,希望通过这个途径以较低的分数进入顶级高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2025年的强基计划,看看能否巧妙利用招生政策中的新动态,冲破常规选拔体系,创造属于自己的名校之路。



1

2025年“强基计划”在招生专业方面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除了传统的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新增了一批前沿与交叉学科,比如量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而且许多高校会把学科交叉作为核心特色,像上海交通大学,设置了数学—人工智能、物理—电子科学等双学位培养项目,将理工科和前沿技术结合。

在考核模式方面,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多维度”考核,考察不仅限于学科成绩,还包括综合素质、科研潜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该校在招生过程中采用了两轮面试、笔试等多重考核环节,确保每个考生的潜力和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通过综合面试、科研潜质评估等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科交叉能力。

最值得关注的是“单科破格”,这项政策给了那些在某些学科上有所突破但综合成绩略显不足的考生提供了一条“捷径”。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很多高校针对这两科成绩实行了单科破格入围政策。

比如电子科技大学,今年就为数学或物理成绩极为出色的学生设置了单科破格的入围条件,要求数学或物理单科达到满分,高考综合成绩排在前5—6倍之间;天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等专业要求数学科目成绩不低于145分,高考加权成绩排序处于6倍以内;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要求数学不低于145分,物理学专业要求物理满分;中南大学要求数学成绩不低于145分,可以不受名额限制入围第一志愿,不限专业。

这样一来,很多“学科跛腿”、但数学或者物理成绩非常好的考生就可以突破其他科目的短板,以类似于“捡漏”的方式直接进入名校大门。

另外,许多高校在“强基计划”中设置了个性化培养路径。像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入选学生量身定制了本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了阶段性考核就可以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

2

“强基计划”虽然给部分考生提供了机会,但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学科,了解各高校的招生要求,结合自己的学科特长,做出合理的选择。

其次,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请记住,高考成绩只是“强基计划”选拔的一个方面,更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潜力。

最后,提前进入科研领域,积累实践经验。许多高校在“强基计划”中都要求学生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历。

简而言之,“强基计划”给了那些在高考中并非全科优秀,但在某一学科上有突出优势的同学们更多的机会。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政策看成是“捡漏”,它其实是为未来科研人才铺设的一个“快速通道”。只要你足够优秀,就有机会在这个赛道中脱颖而出。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朋友或者熟人通过强基机会进入一流大学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