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网上呼风唤雨到近乎癫狂的司马南,现在,还是被“偷税罚了近千万元”的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
其自我塑造的“老百姓代言人”“反美爱国”等人设形象,从此彻底走向倒掉!
这其中,最先令司马南无法自圆其说的一个方面,就是一向以“反美是工作”自诩的他,却走向了人格分裂的“去美是生活”之矛盾对立面。
那么,为何其不顾美帝电梯夹头,也要润出25万多美元,到美国买房成为美帝业主,却仍要在国内秀出所谓的“反美急先锋”之人设形象呢?
这里面,司马南运用了一个不为一般民众熟知的“妖言惑众”手法——即政治哲学家埃里克·霍弗揭示的一个残酷真相:
“在团结的催化剂里,最有用的是仇恨!”
埃里克·霍弗认为:仇恨可以把人从其自我中快速的卷走,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幸福与前途。他还称,共同的敌人,可以凝聚最具有差异化的个体。
我们常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可见,如果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则哪怕是敌人之间,也可以产生一种出人意料的亲近感。
比如,当年的纳粹希特勒,其将犹太人树作敌人,以此将德国人聚拢于旗下;还有当年美苏两大集团互塑为敌;以及现在,美国将中国描绘成敌人,皆是如此手法——当然,我们是不是也于有意或无意间,在将美国塑造成敌人呢?
那么,为什么仇恨能够凝聚人——且尤其是能够凝聚失意者呢?——这是因为,“仇恨往往源自嫉妒和自卑,尤其是自卑”。
首先,仇恨能够掩盖平常人的无能、无力;失意、平凡;无价值、罪恶感等缺陷,从而将自卑感转化为对他人的愤怒感和仇恨感。
人们对于施加于己的凌辱者和欺负者,当然会有仇恨感——但是,不为人们所觉察和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却是:更多的时候,这种仇恨是源自于自卑,是对自己之无能和失败的一种自怨自艾。
比如,我们东北角的那位邻居——这个神秘的国度,其最大的一项国家任务或国际工作,就是为其国家塑造出像韩国及美国这样一种经久不衰的敌人!
但在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上,这却是一种自己发展不如对手之下,因此隐含着相比之下的无能和失败——所以,这种仇恨的塑造,更多却是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之折射。
就像王小波所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
因此,这就能引申出另一逻辑轨迹:即人们的仇恨心理中,其实还隐藏着一种对于敌手的钦佩感。
比如,我们大概不会恨一个一无是处之人,也不会恨与我们无多大关系的他人,而是会恨一个有着不少优点——且强于我们的敌人。
这样的话,或就能明白司马南在表面上看,其“反美”心情很急切、很真实,但他却又能“深入敌穴”到美国买房,因此折射出内心里对美国优点的仰视。
也正是以“反美是工作”为口号的司马南,最终会在美国制作节目时,说出“来到美国,我活着就到了天堂”之无限亲美言论的原因。
可是,自卑的人虽易产生仇恨,但他们何以又能团结成一体呢?
这是因为,自卑的人也很极易产生相互的猜疑——而相互猜疑的人,又怎么能形成一个团结有序的整体呢?
对此,埃里克·霍弗认为:“当有强烈的信念和强烈的激情的人结合在一起,那么他们就会产生猜疑、相互的监视,而力量也由此而产生”。
“因为相互的猜疑,可以带来相互的恐惧,而这种相互的恐惧,就像一个个铁环套一样,把大家紧紧的套在一起,不容许谁能逃脱出来;同时,也会在其软弱的时候,支撑着他们”。
埃里克·霍弗还称:“仇恨,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的意识”。
比如,当人们看到强者失败时;或失业者看到有钱人落魄时,人们会在这种他人的没落里,感受到平等的可能性——世界的混乱与破败,才是他们以为的平等之象征。
像司马南的粉丝群体特征,据有人进行数据分析称,他们是以中老年网友为主——且主要是当年下岗工人及其后人,他们在司马南对于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的否定声音中,似乎找到了“舆论代言人”。
而在司马南的“打资本游戏”中,其将联想当作靶子,树作敌人,一时令司马南“团结”了无数的忠粉,他们仿佛同仇敌忾,有了共同的针对目标——而其对外的“反美”,亦是如此!
同时,这种强烈的恨意,还能给普通民众的空虚无聊生活,带来某种平添出来的意义和目的——一如网络吃瓜群众们那样,似乎总是能从零落一地的瓜皮中,获得某种安慰感和满足感。
埃里克·霍弗因此说,“一个漫无目标的人,想要为生活寻找新的意义,办法除了献给一种神圣的事业之外,还可以培养狂热的悲愤”。
司马南的反美之神圣事业,确实培养出了上千万的同道者——这里面,既有对于美国这个敌人的共同仇恨感,也凝聚出了同样的悲愤感:一种因受美国敌视与打压的悲愤情愫。
只是,以“反美、爱国”为一体两面的司马南,却不仅是年年为美国奉献房产税的业主,且还在国内大赚特赚“流量爱国表演艺术”的钱后,却成了真正偷税被罚的“害国害民”之“碍国者、恨国者”。
于是乎,司马南所谓团结了7000万的“反美爱国”粉丝的形象,一夜之间走向塌房——这其中,其操弄的分裂国人、撕裂族群之仇恨,显然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
可现在,走向人格分裂的司马南,其一度团结起来的7000万粉丝,又将向何处去呢?
当然,一个司马南倒下,另一个或更多的“司马北、司马东、司马西”还会站出来,继承这一“精神传销”的衣钵。
比如,现在网络上,有人高举“海归有间谍,都不能使用”“和谐要靠斗争得来”之大旗,从而让很多类似司马南的粉丝,开始重聚此人的鞍前马后。
所以,真正可悲与可怕的,不是那些利用仇恨聚拢流量、人心,并以此攫取利益的“大聪明”,而是向来一直用不完的“群傻”们!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轻易就能被仇恨蒙了心的人,其实,也是最好欺骗和最易利用的人!【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