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我们的妈妈,你为什么不去看望她?”
孔令华生气地看向李敏,不明白妻子为何对岳母如此冷漠,毕竟岳母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他多次探望,对此十分清楚。
李敏依旧说出拒绝的话,就是不肯去看望贺子珍,为此,和孔令华大吵一架,两个人都不能够理解彼此的想法。
等李敏冷静下来后,这才和孔令华说出了原因,那么,李敏为何不肯去看望贺子珍?她有着什么样的苦衷?
与妈妈在一起的日子
1936年,李敏降生在一个破旧的窑洞中,对于这个孩子的到来,毛主席和贺子珍心中也十分欢喜,因为她出生时非常瘦弱,又是个女孩儿,便用了“娇娇”这个名字。
父母革命的事业虽然繁忙,但娇娇总能够获得父母的宠爱,可这样的日子仅仅延续了几个月,为了革命也为了娇娇的成长环境,她被送进了幼儿园,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生活。
在娇娇出生的第二年,贺子珍和毛主席因为感情不和再加上两个人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贺子珍选择“赌气”离开,远走苏联。
到了苏联后,贺子珍的日子同样十分艰难,偏偏小儿子还因病离世,更是让贺子珍痛苦万分,时不时就会为失去的这个大哭一场。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同样十分悲痛,为了能够给贺子珍一份活下去的希望,缓解她的痛苦,考虑后,他将娇娇送到了贺子珍身边。
娇娇的到来让贺子珍逐渐走出了悲痛,娇娇也脱离了保育园,没有“爸爸妈妈”的生活,和母亲在一起生活非常开心,而且还有两个哥哥,她很快就适应了苏联的生活。
虽然苏联的生活同样不容易,也同样遭受着战争带来的痛苦,但有妈妈在身边,娇娇总是十分开心,贺子珍对女儿也十分关注,尽力给她最好的生活。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一场娇娇重病戛然而止,医生告诉贺子珍娇娇已经没办法再救活,她的生命可能会就此结束。
对于这个结果,贺子珍自然不能接受,索性和苏联幼儿园的园长大吵一架,带走了娇娇,并开始了给她治病的漫长路程。
她日夜都守在娇娇身边,照顾着娇娇的身体,但是这个举动也让幼儿园的园长认为她是个精神病,并且将她关进了疯人院,母女二人再度分离。
好不容易两个人结束在苏联的生活,能够回到祖国,但是因为贺子珍的身体不好,贺子珍便听从妹妹的建议,将娇娇送到了北平交给毛主席抚养,母女二人则是通信为主,他们也再次分离。
父母都同意的亲事
就这样娇娇开始了跟着父亲的生活,因为她上学需要,毛主席便给她起了一个新名字“李敏”,而之所以这样取名,是因为毛主席曾经化名李得胜,毛主席很喜欢这个名字的含义,便给女儿也取了李姓。
之后,娇娇就是以李敏的身份上学生活,随着时间流转,李敏结束了学业,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和意中人孔令华很早之前是同学,后来,他们有了联系,他们二人也就两情相悦在一起了。
李敏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在见过孔令华,并和他交谈后,确认这个年轻人不错,还和孔令华的父亲是熟人,所以对此也比较放心。
但他并未一个人做决定,还是叮嘱李敏一定要获得母亲贺子珍的同意,李敏便带着孔令华去见了贺子珍,贺子珍对孔令华印象也不错,而且她也相信毛主席的眼光,二人的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后来,他们的婚礼也是毛主席帮忙张罗着进行的,李敏和孔令华本就两情相悦,在成婚后,感情更是要好,对于双方父母也都是一样的尊敬。
刚开始他们往返还非常顺利,李敏也经常带着孔令华去看望贺子珍,贺子珍虽然身体不好,但对两个孩子十分关心,孔令华也能够感受到贺子珍真的把他当成了孩子对待。
所以,后来李敏因为何种原因不能去看望贺子珍时,孔令华也主动承担了照顾岳母的责任,一方面是因为他心疼妻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贺子珍对他们的拳拳爱意。
孔令华十分清楚岳母的口味,也知道她身体不好出门不便,每次上门都会带一些生活用品或者吃的,让岳母生活上的琐事能够少一些,也会和岳母聊天,关心她的身体。
照顾几天岳母后,他也会将岳母的近况告诉李敏,希望她不要因此而担忧,更不要因为担心岳母而焦虑。
拒绝回去看望母亲
夫妻二人就这样相互扶持,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就会去看望贺子珍,但到了1981年时,孔令华的工作十分繁忙,不仅如此,还要照顾小家庭和岳母,让他难免分心乏术。
尤其当他得知贺子珍生病的消息后,心里更是焦急万分,便和李敏商量让李敏去上海陪陪贺子珍,顺便给予她一定的照顾,更重要的是见到女儿,她会更加开心。
但是面对这样正常的请求,李敏想也不想直接拒绝了孔令华,这让孔令华十分错愕,李敏平日里对长辈十分孝顺,这样冷漠的决定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在询问原因的过程中,夫妻二人争吵起来,平日里他们十分恩爱,吵架这样的事情很少,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但是现在他们却吵得十分厉害。
等到吵架结束后,两个人的情绪才逐渐冷静下来,李敏也说出了自己的难言之隐,并非是他不愿意去看望贺子珍,那是她的母亲她自然心疼。
可她腰疼的毛病犯了,长途拨涉实在让她有心无力,而且贺子珍本来就身体不好,如果看到她这个样子必定会更加担忧,说不定反而会让他们心里有更多的想法,这才是她不愿意去的原因。
孔令华作为李敏的枕边人,当然知道她腰疼的毛病,对此也十分体贴,两个人一致同意等到李敏身体好之后,再一起去看望贺子珍,在贺子珍弥留之际,也是李敏夫妻共同陪伴在她身边,送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
《真情毛泽东》系列之九__毛泽东和李敏_丁晓平——知网
李敏深情回忆:我的父亲毛泽东与母亲贺子珍——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