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言“艺术无美丑”,书法亦是如此,现代不少喷子,只看外型评定,这是完全错误的,今日我们依据,古代10大“丑书”排行榜,重新的客观分析,譬如排在第一的法帖,乍一看不忍直视,实际水平,日本认为超越《兰亭序》。


第10名:郑板桥《怀素自序中堂》。独创“六分半体”,似隶似楷,稚拙质朴,此帖采用这一书体,字体拙质圆融、波折歪斜,章法排布也错落、辑让,呈现“乱石扑街”之状,看似杂乱,实则极具天然妙趣。


第9名:杨维桢《竹西草堂记题卷》。元末明初的书法家,生性放荡不羁,因书法粗犷、野逸,被誉为“丑书之祖”,崇尚“摹拟愈逼,而去古愈远”,此帖把古法化为己用,超脱拘囿,充满古拙之美


第8名:徐渭《草书七言诗》。号称“中国版的梵高”,精通草书,呈现抽象的狂放感,线条糅杂一体,蜿蜒盘绕,完全脱离束缚,把草书的动势、视觉冲击力,发挥到了极致。


第7名:王铎《拟古帖》。日本称赞“后王胜先王”,认为他的水平,超越王羲之,堪为“书圣”,这幅《拟古帖》58岁创作,使用独创的“涨墨法”,冲破以往的空间、墨法形式,更具立体感。


第6名:何绍基《临大唐中兴颂》。师法“颜体”雄伟一脉,此帖晚年临摹,运笔不断衄错,以颤笔和哆嗦之态,激活线条的动态美,曾国藩称赞曰:“以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第5名:康有为《行书五言联》。崇尚碑学,把碑刻的骏健笔法,进行粗犷、夸张化,白蕉曾说“康有为字像一条翻滚的烂草绳”“如脱节藤蛇,挣所垂毙”,实则不然,其字回归质朴,气势磅礴,浑厚苍拙。


第4名:齐白石《持山与鹤四言联》。1925年写的一幅寿联,兼取周、秦、两汉精华,笔势老道苍劲,如折钗股,如锥画沙,看似狂纵不羁,实则内藏筋骨,气格宏大,经得住品析。


第3名:傅山《左传》。此帖藏于美国,融合狂草的野逸,以及篆隶的浑穆,不受拘束,沉雄古朴、潇洒奇逸,迎合他说的“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风格。


第2名:金农《汲古处和四言联》。受到米芾“刷字”启发,独创“漆书”,此帖就是代表,字体浑厚且飞动,着墨凝厚,带有“刷漆”一般的生涩、平铺感,运笔迅疾飞动,可谓个性十足。


第1名:颜真卿《祭侄文稿》。寻到亲人骸骨后所写,用笔不计工拙,多有涂抹修改,与传统书法不同,犹如一幅草稿、涂鸦,看似狼藉一片,实则真正宣泄情感,艺术境界高妙、深厚,出借日本展出时,称其超越王羲之,胜过《兰亭序》。


您对以上“丑书”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